中國富商陳光標到台灣大灑紅包,陪街友吃年夜飯,本來這種善事,說來再好也不過,然而,卻觸動了台灣人一根十分敏感的心弦: 曾經台灣錢淹腳目,那時候,竟淪落到必須中國人來救濟?

 

更令人訝異的是,當馬政府正為去年GDP可以突破10%而沾沾自喜時,竟然還有許多台灣人不顧顏面,宣稱再困難也要借錢去見陳光標;更有幾位老婦用攔街、下跪等方式,為的就是從陳光標手中拿到救命錢。

 

對於窮人來說,只要能存活,比甚麼尊嚴都更要緊。以面子或尊嚴相苛求的,多是坐在暖氣房裡的飽足之人,無法理解貧困者下一頓飯不知在哪裡的痛楚。就像商人無國界一樣,貧者亦無國界,在台灣貧富差距巨幅拉大同時,他們千方百計想要獲得陳國標一萬元的紅包,任何人都不應苛責。

 

有人說,陳光標的高調行善,受傷害最大的是台灣企業家,因為這些企業家都被比了下去。但台灣企業家心中絕對不會這樣想,對他們而言,陳光標這種缺乏品味的行善之舉,根本就不屑為之。

 

許多往中國跑的企業家,他們在四川地震時,捐了不少,像台塑王永慶隨手就捐出一億元人民幣,一點也不輸給陳光標。即使沒有地震天災,他們平時也會用各種名目在中國捐獻;這些企業家捐錢為的不是名,而是冀盼獲得中國市場的利益回報。這和陳光標為名而來,的確有很大的不同。

 

至於台灣的慈善團體,難道不會感到汗顏? 應該也不會。他們同樣捐給了中國不少錢,幫助震災或中國各地沒錢讀書的小孩。例如慈濟不僅出錢,也出力,他們長期都在中國付出,與陳光標旋風式的灑錢作法,自然大相逕庭。陳光標用自己的錢,慈濟等慈善團體則是用別人捐的錢來濟窮,而且捐錢給慈濟的施者,還要跪求上人收下,和陳光標要求收錢者必須鞠躬感謝的調調,實為南轅北轍。

 

陳光標濟窮以博得名聲,令人感到刺眼,但這不過是中國早期落後農村下的產物,台灣人脫中已久,浸染西方文明亦深,看不過眼,也是情理之中。重要的是,陳光標灑的錢多少不論,但他徹底顛覆了台灣人一向認為,只有台灣援助中國,絕無台灣需要中國援助的刻板印象。

 

即使台灣媒體不斷宣揚中國崛起,但如此近在眼前的刺激,實在太強烈了,就因為原先刻版印象太深,卻一夕之間被逆轉,以致台灣人瞬間感受到尊嚴被傷害,才會引起媒體轟轟烈烈的報導。但追根究柢,與其責怪陳光標白目加三級,不如深思,究竟是誰讓台灣人淪落至此?

 

台灣是自由國家,任何人只要沒有犯法之虞,都可以自由進出,要來行善或佈道,更沒有不歡迎的道理。將達賴、熱比婭拿來和陳光標對比,或許不倫不類,但馬政府之對待兩者入境,卻具體而微反映這個政府的思維: 既不要人權,也不要臉。馬英九刁難前兩位精神領袖來台,是不要人權;最後放行陳光標,則顯示他們的確不怎麼要臉,一點也不在乎被人家看笑話。

 

尤其,一個號稱開放兩岸直航、中國觀光客來台、簽訂ECFA等等措施就是救台灣經濟萬靈丹的馬政府,卻被一位高調的中國小富商給戳破了這一切假象,照理說是莫大的恥辱,誠如一位搶著到飯店和陳光標吃飯的窮人所言: 「馬總統你還睡得著嗎?」但馬英九因此會有任何一絲的愧疚?

 

老實說,馬英九不要人權,可以理解,不要臉,卻令人費解,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馬英九其實是做了一件對中國很重要的事,亦即利用陳光標進行震盪療法,讓台灣人嚐到被對岸濟窮的滋味,讓台灣人首次狠狠感受尊嚴被踩在腳下的滋味;這種心理挫折的重擊,比甚麼中國飛彈試射、隱形戰機成功試飛都來得有效得多。

 

台灣曾經以民主均富自豪,台灣早已從接受美援轉而成為愛心輸出的國際模範生。但這些光榮感,都在馬政府上台兩年後飛灰煙滅,化為烏有。相反的,台灣現在開始要有接受中援的心理準備。經濟靠中國,慈善也要靠中國,以後,軍事恐怕也要靠中國;被國民黨絕對優勢國會擋住的軍購案遲遲未能成交,讓台灣曾有的壯盛軍力成了缺失層出不窮的笑話。

 

中國首善陳光標或許像是台灣類型的柯賜海,用這樣的人來羞辱台灣,可說惠而不費;中國樂得看笑話,我們可以感到十分生氣,但馬政權樂得配合,卻讓台灣人的悲哀更深沉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