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電以及先驅媒體共同主辦的「多元能源 永續台灣」論壇第一場「台灣是否浮現供電隱憂」,由資深媒體人王克敬主持,邀請到中鋼副總經理張西龍、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以及台電電源開發處副研究員鍾輝乾一同與會,共同剖析以及探討當前台灣所面臨的電力供應問題。

 

為何今年供電情形亮起紅燈?

 

首先談論到台灣近年來夏季常常出現的限電問題。鍾輝乾表示,造成台灣出現供電吃緊的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台灣整體電源並不足夠。鍾輝乾指出,今年台灣的備用容量率是11.5%,與政府所定的目標15%,相較之下少了3.5%,對於台灣整體電力的調度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他也指出,核一廠在檢修後,未能如期補足上來,也是造成今年夏天電力吃緊的原因之一。

 

對此,王塗發則反駁,離峰時段以及尖峰時段的用電量相差非常多,限電危機儘管是在夏季用電時期,但卻並非是在尖峰用電期間。他進一步指出,七月一日指考的首日,竟然有6部火力發電機組同時發生狀況,造成總電力供給下降了160萬瓩,相當於3部台中火力發電機組的發電量、5%的備轉容量,王塗發指出,這些機組的故障與備用容量率的高低本身並無任何關係。

 

機組維修是否已錯開用電尖峰時段?

 

另外,王塗發也針對台電安排機組維修的時間點表示質疑。他說,依照正常的經營,不管是進行歲修還是大修,都應該避免排在夏季的用電尖峰時段,而應排在用電量最低的時段,但是台電卻在今年5到9月安排機組的歲修,這些機組的發電量高達290萬瓩,比6部故障的機組的發電量還要來的更高。王塗發質疑,若非將機組安排在這個時段歲修,即便6部機組同時出狀況,也不會有限電的問題。此外,他也指出過去台電一再保證電廠的安全性,就以數學機率來計算,6部獨立機組同時故障的機率幾乎是不可能,卻仍是發生了。王塗發表示,是否台電是為了爭取核電廠的延役,所以每次到了夏季就會提出缺電、限電的問題。

 

廖惠珠表示,其實王塗發所提到的290萬瓩,與我們國家整個容量4800萬瓩相比之下,其實比重並不大。對於台電在供電方面的表現,廖惠珠指出,若依照國際電業線路損失的排行以及國際上用來評比電力公司的經營績效的SAIDI(系統平均停電時間指標)、SAIDISAIFI(用戶全年平均停電次數)指標來看,台電的表現其實相當不錯。她也表示,近年來台灣出現的反對燒煤、反核的聲浪,導致許多電廠無法順利完工,諸如彰工電廠環評沒有通過,深澳電廠雖然環評通過,但因為卸煤碼頭的爭議,至今仍未啟用,而林口電廠也是延後完工。她指出,這些原本計劃好的電廠無法順利完工,才是造成缺電的原因。

 

鍾輝乾也表示,台電在規劃上來講,計劃性檢修一定安排在離峰時段,以今年來看,6到9月都沒有安排計劃性檢修。而除了一般計劃性檢修以外,台電也會安排小修,端看機組以及系統的情況去安排。但是他指出,因為機組在高溫高壓下運轉,什麼時候會發生故障是無法預期的,一旦發生跳機的情形,機組就會閒置在那裡停止運轉,必須派遣專人維修才能重新恢復運轉。至於主持人問到,跳機是否與台電的管理有關,鍾輝乾表示在管理上,歲修或者是小修的目的便是為了避免跳機情況的發生。此外,若比較國際上機組的可用率或者是事故停機率來講,台電在供電上的表現也絕對是名列前茅。

 

王塗發又再度質疑,就是因為台電安排在5、6月去進行檢修,才會導致在7月份時出現問題。對此,鍾輝乾回應,由於今年5月份的氣溫比想像中還要來得高,導致我們的用電負載也隨著氣溫升高而持續成長。至於在規劃上來講,也不可能為了避免讓夏天不限電而讓冬天限電,他強調,扣除維修部分的容量以後,基本上每個月的備用容量率是相等的。廖惠珠也補充說,若比較國際上夏季尖峰用電的國家,5、6月份排入檢修其實也是國際常見的現象。

 

備用容量率多少才是適當?

 

至於台灣的備用容量率是否定得太高,鍾輝乾表示,台灣作為一個孤島的系統,缺乏聯外的電網,其實15%是相對保守的一個數字,他舉例,就連有聯網的北美NERC(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與北美電力可靠度公司),一般都有15%~17%的水準,台灣在先進國家來講,真的只是採低限而已。廖惠珠並提出日本的數據說明,日本與台灣都同為獨立的系統,若將日本帳面上的備用容量率8%~10%,加上原本應計算在內的排休、檢修容量,其實是高達30%的,台灣的15%相較於各國,其實算是低的。

 

王塗發回應,台電在進行長期的電源開發時,常是以偏高的備容量率去規劃,過去也是從25%不斷下修至現在的15%。他指出,2008年到2012年之間,台灣的備用容量率都超過20%,以2011年為例,這一年的備用容量率是相對較低的20.6%,但是台電的產能利用率卻只有59%,明顯地有浪費的問題。王塗發再指出,過去1990到1999年之間都是低於15%,以1990年的7.4%為例,該年平均經濟成長是6.7,但是到了2002到2011年之間,每年的備用容量率都超過20%,但是經濟成長率卻只有4.49,強調其實沒有必要維持這麼高的備用容量率。最後,他再舉出1999年發生的三次限電,最嚴重的2次都是因為地震的關係,與備用容量率的高低無關。

 

針對這些論點,廖惠珠表示,用電的時間一天內會有不同的高低,與生活作息習也有所相關,故而不可能去限制民眾什麼時候不能用電。她也指出,為了維持供電的穩定性,必然地須要購置一些機組用於尖峰用電的時刻,不能因為這些機組一年可能只用幾個小時就不要它。另外,她也說明2008年為什麼台灣的備用容量率會高達28.1%,是因為全球發生金融海嘯,竹科很多人放無薪假,再加上大量的電廠關閉,才會導致備用容量率這麼高。

 

鍾輝乾接著表示,97、98年備用容量之所以飆高,乃是因為金融海嘯造成負載下降,但是台灣實際上仍未有新的電源進來,而隨著經濟復甦,負載再度提升,在整體電力不足的情況,才會造成了今年供電吃緊的情形。他並強調,其實每個月的可靠度是相當的,但是機組發生狀況的不確定性比較高,任何月份都有可能出現限電,而非只有特定月份。

 

限不限電?產業的心聲

 

至於談到限電對於產業界的影響,張西龍表示,以台積電與中鋼這兩家用電大戶為例,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曾經說過,「一分鐘都不能沒有電」,指出缺電可能會為他的生產帶來影響。至於中鋼,張西龍說,儘管目前中鋼擁有自己的發電系統,但是如果不能事先知會,而是臨時出現限電或缺電的情況,對他而言就會非常嚴重,不僅對生產或交期會造成影響,也可能損害到機器,造成排放黑煙的環境問題,在現今環保意識抬頭的氛圍下,將很難被民眾所接受。他並提出數據指出,過去在民國79到83年之間,備用容量率維持在7%以下,就曾經發生43次限電。張西龍強調,若限電的頻率經常發生,將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威脅。

 

至於企業界該如何去因應限電的危機,張西龍表示,以中鋼為例,他們希望提高自己汽電共生系統的發電量,從而也可以減少對於台電的依賴。他也指出,要發電就必須考慮發電的能源,考慮到當前社會氛圍,中鋼目前的發展有三,其一是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其次是太陽光電,最後是離岸風電。但是張西龍也指出儘管企業有心要發展,政府也應該積極完成應辦事項,另外在電力輸出的部分,這又將牽涉到輸配電的問題。張西龍表示,企業當然也會節能用電,例如中鋼自己有建立一套標準技術叫BACT(最佳可行控制技術),不管是設備的更新,系統的興建,都將會依循這套標準。

 

對此,廖惠珠也表示,台灣民眾必須仔細去思考,如果連企業界都願意投入較高的成本發展新電源,難道台灣真的沒有缺電危機嗎?過去備用容量低常常出現斷電,現在備用容量高,當然不易出現這種情形,但是隨著核一核二也要除役了,台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缺電的風險。

 

企業界還有進一步節能空間?

 

對於企業界節能是否有進一步空間,同時身為工總能源委員會委員的張西龍指出,從技術面來講,製造業的進步會比較有限,但是在不同工商部門之間,透過價格或者獎勵的機制,張西龍認為這會是有效的。

 

王塗發接著向張西龍提問指出,對產業界而言,再節約用電10%有無困難?對此,張西龍表示,經濟部已經是在推5年,每年要比前一年節約用電1%的計劃,而企業界也已經在執行,但是廖惠珠質疑這個計劃是跟BAU(目前情境)比,不是跟過去實質的量去比,她也進一步解釋,所謂BAU指的是原本預期會增加,但是現在不要增加這麼多。張西龍回應,達成經濟部計畫的比例約在70%至80%之間,更重要的是,各行業目前都面臨不景氣的問題,說不定未來還有長期的通縮問題,目前或許先以BAU去比較就足夠了。

 

廖惠珠接著補充,儘管現在不斷在推行節能減碳,但就實際上的數據而言,能源使用的量反而比過去更多。她指出,用電量與經濟成長息息相關,但是絕對沒有人會願意看到我們的用電量減少,是以經濟表現蕭條為代價。

 

至於談到台電對於台灣中長期的用電預估,鍾輝乾表示在規劃部分,台電每年會做滾動式的檢討,當中也會將各產業的意見納入採量,再從國際大環境中去推估,但他表示只要經濟是成長的,用電量必然也會持續增長。他並補充,在節電部分,台電其實也有推行一系列計劃,比如說民國68年就開始的負載管理以及最近推行的需量電價等等。

 

誰能準確預測未來?用電預估宜寬或宜緊?

 

對於用電預估,王塗發仍強調台電在進行預測時會去高估,也就是保守的預測電力需求會增加。他以台電在福島核災後,所預估的資料為例,指出台電預估2011到2018年平均經濟成長是5%,估算到2025年,每年的電力成長將會是3.75%,但事實上在馬政府執政的期間內,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才3%不到,顯然是有所高估,王塗發認為,台電在預估上顯然別有目的。他並指出要減少尖峰負載,除了不斷蓋電廠之外,不管是從節約用電做起到提升效率,或者發展再生能源都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在智慧型電網的鋪設,不但有助於解決企業界所提出的問題,對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或者促進新產業更是一大助力。

 

廖惠珠對此則有不同看法,她表示,馬總統當初在上任時所喊的口號是633,即經濟成長率要維持6%,台電以5%去預估事實上也是合理的。她呼籲,現在電力已經如此吃緊,有許多電廠準備退休,民眾必須好好思考我們的電力來源為何。

 

鍾輝乾表示,台電作為一個國營企業,並不會為了特定目標去高估,但是電力建設的時間很長,所以在做滾動式檢討時,一定是做10年、15年以上的規劃,同時也要領先其他產業。此外,台電在做規劃時,除了要考量政府所推行的展望或目標之外,也會採納專家學者所提出來的意見進行統合,而不會有所特定立場。

 

至於產業界又是如何看待電力預估,張西龍表示儘管中鋼有發展其他能源來補足,但是仍不可忽略再生能源的特性,它在時間點上並非完全重疊,如果只想依靠再生能源來支撐尖峰用電,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張西龍強調,所謂的備用容量就是為了讓供電可靠性達到100%所需要的安全裕度,對企業界而言,他們還是希望這個預估能夠稍微放寬一點。但他也指出在全民都節電的前提之下,民眾仍要對台電有所支持,而台電自己也要肩負起自己的任務,維持供電的穩定。

 

改善機組效率及智慧型電網可以解決問題?

 

王塗發補充說道,若談到未來的電要從何而來,還是要回歸思考我們的備用容量率要定在什麼標準的問題。根據台電的資料顯示,目前已經奉准或在施工中的發電計劃,非核能的就增加了8510MW,是要準備除役的三座核電廠總裝置容量5110MW的1.65倍,而離核電廠完全除役也還有10年的時間可以準備,他舉例,以電力學權威陳謨星教授所提出的概念,透過改善機組效率的方式去提高發電量,另外以每年1%去推行再生能源,再加上鋪設智慧型電網,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問題,並不需要拼命的蓋電廠。他強調,電業自由化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若再能配合智慧型電網,更可以將電力更有效的儲存或利用。

 

對此,廖惠珠反駁,許多計劃中的電廠不是環評沒有通過,便是通過了也受到民間的反對,她也另外指出,就以天然氣而言,第三接收站便遲遲無法定案,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的話,台灣的確將面臨缺電的問題。

 

至於提到中期台灣可能面臨的缺電問題,特別是用電量較高的北部地區,如何來彌補電廠退役後的缺口,鍾輝乾指出就算進行機組的提升,機組的出力仍是有限。另外,他也點出台灣面臨地狹人稠的困境,要找到一片土地蓋設電廠非常不容易,而又得面臨來自民間的阻力。他表示儘管台電已針對機組進行汰舊換新以及效率提升,但在負載持續成長而又沒有足夠的電源能夠補上即將退役的電力缺口下,台灣在中長期確實有缺電的危機。針對北部的情況,他也強調,儘管台電目前有三路六回線的電網可以做連結,但是在整體缺電的情況下,就連中南部自己的電都可能不夠,又要如何完全滿足北部的需求?

 

廖惠珠補充,就南電北送的問題而言,儘管台電現在有六條線,但是如果一路鐵塔發生問題就等同於失去兩條線,到時候儘管南部有電,北部也是看得到而吃不到。

 

鍾輝乾也表示,台電除了目前施工中的計劃外,還有推行高原計劃以及通霄計劃,將廠址的空間盡量用到極限,以滿足用電需求,而台電也會持續與民眾溝通,使電廠能夠順利完成。至於在智慧型電網的部分,台電也會盡量去做,但智慧型電網只是一種硬體設施,在軟應配套方面也同時需要產業界的配合。另外,就以中鋼發展自己太陽能來講,它只是一種間接性能源,若碰到特殊情況,如陰天而無法產電,最終還是得依靠台電的系統支援,這些都是台電在做規劃時要去考量的重點。

 

電力供應的方向怎麼走?

 

最後,各位來賓針對今天的討論內容做了一些結論。首先,王塗發指出,政府如果真正有眼光、有魄力去發展台灣的多元能源,則應該積極的去開發新的再生能源,以及架設智慧型電網。國際上現在的趨勢是發展小型、分散式的電力系統,而不再是過去大型、集中式的電力系統,透過基礎設施的建立,再加上從需求面來節能,才能真正兼顧電力穩定供應以及經濟發展。

 

廖惠珠表示,她雖同意未來能源一定要走向多元化,但是也要考慮到價值的問題,以德國為例,由於德國推行再生能源非常快,導致他的高電價引起民眾的抗議。她舉例,過去在交通部分所使用的能源幾乎是石油,但隨著未來電動車的推廣,不只是產業以及民生用電,連交通也將使用電力,連帶導致電力的需求持續增長,民眾應該仔細思考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因應措施。

 

張西龍說,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在激烈辯論後國家一定要團結起來,才能共同面對問題,此外,他也談到一個比電力更高階的問題就是氣候變遷,他指出今年年底國際將召開COP21(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而政府也推出所謂的INDCs(國家自定預期貢獻),惟產業界目前仍不知道該如何達到,他強調,儘管政府有此目標,但仍該務實地去規劃。至於自發電力的部分,以天然氣為例,他也希望民眾應該支持政府盡快推動接收站的建置。

 

最後,鍾輝乾表示,台電作為一個國營企業,在規劃上一定會去配合政府訂定的目標去做供需規劃。此外,除了透過全民節電之外,台電也會積極去開發再生能源,並設置新的天然氣電廠,以紓緩未來供電壓力。但是如果要建設新的電廠,台電仍希望能夠獲得全民的支持,彼此共同努力面對問題,他強調,供電是台電責無旁貸的責任,在未來台電也會盡力去符合民眾的需求。

 

【本欄係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