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請辭獲總統賴清德批准後,外界關注他主導的潛艇自造計畫是否會受到影響。國防部部長顧立雄於 9 月 30 日表示,對首艘原型艇「海鯤號」完成建造仍有信心,但「11 月交艇仍面臨挑戰」。

根據《中時新聞網》今 ( 2 ) 日的報導,長期關注潛艇自造的前海軍護衛艦艦長黃征輝指出,他向海軍內部人士了解後得知,此次海上測試傳出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疑似滲漏」問題,如果管線位於艙內深處,需要從上層一路拆到最底層再重新裝回,耗時相當長,也凸顯潛艇管線密集、維修困難的特性。

現正最夯:黃國昌狗仔跟監風暴延燒!律師:違反個資法第41條

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請辭獲准。 圖:翻攝自海軍司令部網站

「海鯤號」潛艇是台灣首艘自主建造的原型潛艦,對後續量產及自造潛艦進程具有關鍵意義。然而隨著主導者人事異動及測試進度延宕,外界對整體進程更加關切。黃征輝指出,原定 9 月完成海試、 11 月交艇的時程已出現變數,潛艇近期在港停泊超過 20 天未再出海,顯示疑難問題尚未排除。

黃征輝進一步以自身海軍經驗提醒海試風險,指出潛艇海試需驗證最大深度及最高航速,對系統可靠度要求極高。他重申,若冷卻主機管線位於艙內深層,拆裝作業將耗時繁瑣,也顯示潛艇維修困難度高。

「海鯤號」在 11 月前交艇前,仍須完成浮航、潛航及操雷發射等測試階段。前海軍顧問郭璽表示,近期潛艇自造計畫在人事及進度上出現重大變化,整合管理系統問題頻傳,後續潛艇建造經費恐大幅增加,已定制的船殼若需修改設計可能作廢,恐影響整體自造潛艇計畫。

我國海軍首艘原型艇「海鯤號」。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