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慘遭國民黨完封,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頻頻針對大罷免進行批評與檢討。而他今(5)日又再度對大罷免開砲,稱大罷免推動者或極積參與者間存在一種類似「免負責任」心理意識,認為只要能終止藍白國會作亂,可以不擇手段,但結果就如十字軍東征和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損失慘重,甚至還認為這是一個神聖使命,就算失敗也不需為此負責。
游盈隆直言,726大罷免大槓龜後,整個罷團與綠營陷入另一個嚴重集體挫折的情境。大挫敗、大崩潰、大發瘋的傳聞不脛而走。整體士氣、心境與鬥志的修復,恐怕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全站首選:台灣失去川普?葛來儀:民進黨與共和黨的淵源比惠頓想像得深厚
游盈隆表示,大罷免行動是一個複雜的政治現象,牽涉層面很廣。光是被捲進這個運動過程的人,不論是自願或非自願的,自動或非自動的,恐不下千萬人。這是一個奇特的政治社會運動,而最奇特的是,在大罷免推動者或極積參與者間存在一種類似「免負責任」(Duty-free)的心理意識,簡稱免責意識(sense of duty free)。非常值得探討。

游盈隆也提及先前辜寬敏基金會舉辦「再拉一票 守住台灣」行動記者會上,作家楊双子被問及究責問題時,她竟氣憤回應:「這次出來連署的是公民,我們出於自主性,如果要究責,難道我們公民要對這件事情道歉嗎?如果談罷團要幾席,誰要負責?是不尊重這些風吹雨打的公民。」他認為這對話相當經典,值得做一些政治心理學分析。
游盈隆表示,歷史上,有兩個著名事件,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一個是十字軍東征,另一個是拿破崙遠征俄羅斯。前者是宗教運動,後者是軍事行動。他指出,西元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在一場重要會議上,號召基督徒前往解放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稱這是「神的旨意」。從此開啟一場史無前例的宗教戰爭。而他想凸顯的是,十字軍東征是一場聖戰,有教宗號召,有完整論述,有具體目標,前後約200年,大約動員一百萬人,死亡約50萬人。參與者理念清楚,為了奪回聖城,犧牲奉獻,在所不惜,不會覺得自己需要為此負甚麼責任。
游盈隆續指,西元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是法國歷史上最慘烈的軍事行動之一。這場遠征不僅造成拿破崙大軍的毀滅,更成為拿破崙帝國走向衰亡的轉折點。這場戰爭據估計,光是法國大軍六十萬人就死了五十萬人,俄軍和平民不算,真是生靈塗炭。拿破崙基於甚麼樣的算計,選擇一個天寒地凍的季節,去一個遠在天邊的敵國,打一場直覺上不可能贏的戰爭?是一個歷史公案。
他還提到,希特勒1941年遠征俄羅斯時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成為納粹德國走向失敗的轉折點。但不論是拿破崙大軍或希特勒大軍,攻打俄羅斯時,是不會認為自己需負甚麼責任的,這就是「免責意識」。
游盈隆認為,在某個意義上,大罷免大軍的免責意識和十字軍或拿破崙大軍可能有雷同之處。都是為了達成某個神聖目的,犧牲奉獻,替天行道,甚至可以不擇手段。例如,十字軍是為了奪下聖城耶路撒冷,大罷免是為了終止藍白國會作亂,須重掌國會多數席次,奪回國會主導權。「但後果呢?下場呢?就不是當下會去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