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季節到來,中央氣象署預測,5月至6月期間台灣各地總雨量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高,氣溫則可能呈現正常至偏暖趨勢。氣象署提醒,雖總雨量變化不大,但短時強降雨頻率增加,容易引發災害,各界應及早加強排水與水土保持工作,並防範雷擊及強陣風。
中央氣象署表示,綜合過去一季(2月至4月)的氣候觀測,2月天氣偏冷時間較長,3月至4月則呈現冷暖交替,整體平均氣溫仍偏低。在降雨方面,受到鋒面、南方雲系與華南雲雨區影響,期間累積的降水量達到正常至偏多水平。
氣象署進一步指出,目前赤道太平洋海溫狀況已趨於正常,預測這種趨勢將持續到夏季。根據過去類似海氣型態的資料分析,今年5月中南部地區降雨有偏少的傾向,但不同年份的影響強弱有所差異。氣象署檢視本署及各國數值模式預測結果後研判,今年梅雨季的各地平均氣溫以正常至偏暖機率較大,總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機率較高(正常值範圍請參考附表)。
氣象署提醒,雖然近年梅雨季整體雨量沒有出現明顯增加或減少,但降雨分布越來越集中,短時強降雨發生頻率也明顯上升,這不僅加劇災害風險,也讓天氣預報挑戰更大。署方呼籲,地方政府與民眾應及早完成排水系統清理與水土保持措施,特別是對降雨耐受力較低的地區,更須加強防範。
此外,氣象署也特別提醒,梅雨鋒面活動時常伴隨雷電與強陣風,民眾在戶外活動時務必提高警覺。署方鼓勵民眾隨時關注官方發布的短、中、長期天氣預報,並可利用生活氣象App、官方網站及語音查詢電話(166/167)隨時掌握最新天氣動態。

台灣11個平地氣象站梅雨季(5~6月)雨量(毫米)氣候正常值範圍。 圖:中央氣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