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伊朗美國雙方昨(26)日表示,已同意下週繼續就核問題展開談判。不過,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巴斯·阿拉克奇(Abbas Araqchi)對談判前景持「極度謹慎」態度,但歐洲官員透露,各國建議美國將限制伊朗獲取或完成核武載具能力的條款納入新協議,反觀是伊朗不接受談判條件。

據《CNBC》引述《路透社》指出,阿拉克奇與美國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日前在第三地 阿曼蘇丹國(簡稱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了第三輪會談,由阿曼作為第三方居中斡旋,雙方進行了約六小時的協商。這場會談是在一週前於羅馬舉行的第二輪會談基礎上展開,雙方皆形容前次會談「具建設性」。

《CNBC》引述《路透社》表示,阿拉克奇接受「Iranian state TV」訪問時表示,談判內容「極為嚴肅且技術性高」,目前在主要議題及細節方面仍有歧見。他強調,雖然雙方展現出認真態度與決心,但對談判成功「仍保持極度謹慎的樂觀態度」。

報導中,美國政府一名高階官員亦向《路透社》透露,這次雙方已同意不久後在歐洲再次會面。該官員指出,雖然仍有大量工作待完成,但已在邁向協議方面取得進展。

而報導中也提到,根據阿曼外交部長巴德爾·阿爾布薩伊迪(Badr Albusaidi)表示,雙方談判預定下週續行,並暫定於5月3日舉行另一場「高層會議」。阿拉克奇補充,會議地點將由阿曼方面正式公布。

據《CNBC》引述《路透社》指出,在正式高層會晤前,雙方專家級代表亦於馬斯喀特進行了間接技術磋商,旨在草擬一項潛在核協議的框架。阿拉克奇指出,專家參與對談判進展有顯著幫助,雙方將返回各自首都,進一步檢視,尋求縮小分歧的可能性。另有一位熟悉情況的伊朗官員向《路透社》透露,專家級會談「困難、複雜且極具挑戰性」。

阿拉克奇強調,本輪談判的唯一目標是「在解除制裁的交換下,建立對伊朗核計畫和平性質的信任」。

報導中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時表示,「我認為我們將與伊朗達成協議」,但他同時警告,若外交努力失敗,將不排除對伊朗動武的選項。

儘管伊朗與美國均表示致力於以外交手段解決爭端,但據《路透社》分析,雙方在超過20年的核問題對峙中,始終存在根本性分歧。自川普於2018年退出伊朗與六大國簽訂的2015年核協議後,美國重新對伊朗施加嚴厲制裁,並於今年2月重啟「極限施壓」政策。

據《CNBC》引述《路透社》指出,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指出,自2019年以來,伊朗已違反核協議中的限制條款,並將鈾濃縮至60%,接近武器級濃度(約90%)。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本週表示,新的協議要求伊朗必須完全停止鈾濃縮活動,並且所有燃料需從國外進口,用於其唯一營運中的布什爾核電廠。

伊朗方面則表示,願意就部分核活動限制進行談判,以換取解除制裁。但據伊朗官員強調,終止鈾濃縮計畫或交出現有濃縮鈾庫存,都是「無法妥協的紅線」。

此外,據《CNBC》引述《路透社》指出,數名歐洲外交官向《路透社》透露,歐洲各國建議美國將限制伊朗獲取或完成核武載具能力的條款納入新協議。但伊朗堅持,其國防能力,包括飛彈計畫,「不容納入談判」。一名熟悉談判情況的伊朗官員也指出,伊朗方面認為飛彈議題已成為目前談判中更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