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共同社》(Kyodo News)今(28)日報導,日本總務省公布東京23區3月中旬不含生鮮食品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以2020年為100)達到109.1,較去年同期上漲2.4%,漲幅較2月的2.2%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大米類價格同比暴漲89.6%,創下1971年以來有可比數據的最大漲幅紀錄,成為推高整體物價的主要因素。這一現象被媒體與民眾稱為「令和米騷動」或「令和米之亂」,反映出米價持續上漲對日本社會的深遠影響。
東京23區的物價指數向來是全國物價動向的先行指標。數據顯示,大米類價格漲幅從2月的77.5%進一步攀升至3月的89.6%。為抑制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於3月啟動儲備米競標計畫,釋放部分庫存米以穩定市場,然而效果有限,米價依然居高不下。專家指出,米價飆升的背後原因包括長期減產政策、極端氣候影響收成、農戶老齡化導致產能下降,以及民眾因擔憂短缺而囤積稻米等因素。
除大米外,食品價格也普遍上揚。不含生鮮食品的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5.6%,高於2月的5.0%。與大米相關的商品中,飯團價格上漲11.8%,便當上漲8.4%,餐飲店的壽司價格則上漲8.7%,顯示米價上漲已滲透至日常飲食消費。此外,生鮮食品價格同樣因氣候不佳而大幅波動,捲心菜暴漲91.2%、白菜上漲71.7%、蘿蔔上漲63.4%,進一步加重民眾生活負擔。
「令和米騷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報導,日本超市5公斤裝大米的平均價格已突破4000日圓,甚至有電商平台以高達1萬2000日圓(約合新台幣2636元)賣10公斤白米,顯示供需緊張與市場恐慌情緒。民眾在網路上表達不滿,稱「連白飯配醬油都變成奢侈品」,更有聲音批評政府農政無能。專家警告,若米價持續失控,5年內日本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糧食危機,呼籲當局採取更有效的長期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