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近日披露,中國正積極挖角台灣的科技人才,特別是集中在半導體產業的竹科(新竹科學園區)人才。報導引述一位前台積電工程師的話表示,他每三個月便會收到來自中國獵頭公司的電子郵件,詢問他是否有意赴中工作。這些招聘信函多來自華為授權的招聘機構。此情形顯示台灣與中國之間在晶片領域的競爭不僅限於技術,現已延伸至人才層面。

美國制裁之下,華為無法直接向台積電下單,但其昇騰 910B 處理器卻仍採用台積電的 7 奈米製程產品,外界推測華為可能透過「白手套」企業迂迴下單。然而,台積電已切斷對至少兩家與華為有潛在聯繫的 IC 設計公司供貨,顯示其對制裁的執行力度。

華為除繞道取得台積電晶片外,也加大對台灣半導體人才的挖角力度。《法國世界報》報導 43 歲的台灣晶片封裝專家 Chloe Chen 的例子。她透露,幾乎每三個月便能在電子郵件中找到來自中國招聘公司的信件,邀請她赴中工作。雖然中國企業屢次伸出橄欖枝,但她選擇留在台灣,並認為為台灣或美商工作更具吸引力,尤其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

報導進一步指出,若台灣半導體專才選擇到中國工作,可能面臨未來無法再被台灣或美國企業僱用的風險,甚至可能有更嚴重的後果。台灣調查局近年來加強調查力度,針對一些以數據分析公司為名、實則專門招募台灣半導體人才的企業。這些企業提供的薪酬有時高達台灣企業的三倍,且被調查人員視為中國用來竊取台灣前雇主商業機密的手段。

隨著晶片技術飛速發展,晶片應用範圍已超越智慧型手機,進一步擴展至軍事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自 2020 年 5 月以來,美國對中國祭出晶片禁令,台積電隨即停止對華為的供應。我國政府也將保持對中國的技術領先視為一種國家安全的保障,希望藉此吸引全球目光,進一步加強國際支持。

台灣的地緣政治處境讓半導體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如今美國也正積極強化其供應鏈韌性,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設廠,並得到德國政府 50 億歐元的補貼以在當地設廠,新廠房於今年 8 月動工。

台灣在晶片人才上的需求不斷增長,然而台積電雖然提供具吸引力的薪資,但半導體行業的高壓工作環境和人才期待的變化,使得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競爭從技術之爭逐步轉為一場人才之戰。

為了維持競爭力,我國企業也開始將目光轉向印度這個既不缺人口、又擁有大量工程師的國家。台積電及其他台灣科技公司積極前往印度大學招聘應屆畢業生。 37 歲的 Suchandra Chakraborty 就是例子,她從加爾各答畢業後,已在新竹生活近 15 年,現任職於大型半導體集團。她表示,剛來新竹時外籍人才稀少,如今則可以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