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今發布最新癌症統計數字!顯示110年台灣新增子宮癌患者3,181名,其中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該病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五,平均患者年齡約57歲。而112年更有535人死於此病。國健署表示,子宮癌通常發生在停經後婦女,與肥胖和家族病史等因素相關。女性若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等症狀,應即刻就醫。

國健署指出,110年台灣新增3,181名子宮癌患者,其中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每10萬人約有17名女性罹患,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患者年齡多集中在57歲左右,112年更有535人因該病逝世左右,死亡率為每10萬人約2.4人,為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

國健署特別提醒,停經後的陰道異常出血是子宮癌的重要徵兆,若出現經血量增加、經期不規律或持續性陰道出血等現象,應立即就醫檢查。此外,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也可能與此類癌症相關,應引起重視。

國健署進一步指出,子宮癌多見於停經後婦女,且與肥胖、家族病史等風險因素有關。研究顯示,肥胖者罹癌的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出2到10倍,根據數據,美國約57%的子宮癌病例與肥胖有關,而澳洲則為25%。其他高風險因素還包括長期月經不規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使用含雌激素藥物或補充劑,以及糖尿病等。

目前子宮癌缺乏國際公認的篩檢工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女性保持健康生活,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來降低子宮癌風險。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的研究,健康生活方式能將罹患子宮癌的機率降低20至30%。國健署提醒,一旦發現異常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