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眾黨總統候選人與國民黨在 11 月 15 日進行了第二輪面對面協商,最終達成了 6 項共識,藍白終於確定合。宣布將透過全民調方式選出最具合作實力的總統候選人,並於 11 月 18 日揭曉正副總統候選人的搭配。然而,根據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的分析,仍存在一些藍白合的疑點和值得關注的觀察:

1.超過時限的整合談判: 在野黨面對整合候選人的談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 11 月 10 日,前總統馬英九提出以全民調方式來決定候選人,這一舉動對國民黨內部產生負面影響,尤其對侯友宜陣營造成打擊。

2.馬英九主導的在野整合談判: 在 11 月 15 日的協商中,馬英九作為見證人參與,最終達成在野陣營整合的共識,但採取了一種定義不夠明確的方法,將由專家判斷各家民調機構的數據。

3.對柯文哲不利的共識內容: 協商共識文中未納入柯文哲陣營所堅持的條件,而統計誤差的機制可能對柯文哲不利,即使支持率稍高也可能被視為敗北。

4.柯文哲態度大反轉背後的「謎團」: 柯文哲的態度在短時間內發生巨變,原先支持全民調,後來在協商中表現消極,可能是因為外界未知的情況導致,包括美國駐台代表機構的詢問以及其他不明狀況。

5.諸多未解之謎: 最主要的未解之謎是為什麼柯文哲最終同意馬英九的提案,即使該提案最終對他不利。柯文哲提到美國 AIT 曾問及藍白合作是否有中國介入,這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小笠原欣幸指出,這些疑點和情勢變化在候選人組合公布的 18 日將有望得到解答,值得繼續關注。

小笠原欣幸指出,為何柯文哲最終同意馬英九的提案是一大疑點。   圖:張良一 / 攝(資料照)

小笠原欣幸指出,協商共識文中的條件對柯文哲都不利。   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