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日記》歷經10年訴訟,終於在今(2023)年9月份重新回到台灣,由國史館負責管理典藏,並著手規劃出版《蔣中正日記》,該館將從蔣中正就任第一任總統任期(1948-1954)的日記開始出版。

蔣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早年在中國率軍東征、北伐、領導對日八年抗戰,到戰後由訓政走向憲政,於 1948 年當選行憲後第一任總統。1949 年中央政府遷臺後,蔣氏於 1950 年宣布復職為總統並得到美國的支持,迄 1975 年過世為止,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統治台灣最久的領導人,對近代東亞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而蔣中正在台灣,人們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可說是毀譽參半。

中日戰爭的勝利是蔣中正政治生涯的最高峰,獲譽為世界四強的「偉大領袖」,但短短不到四年時間,就從高峰跌到谷底,變成中共口中的「人民公敵」。另一方面,在威權統治時期的臺灣,他被黨國體制宣傳為「民族的救星」、「世界的偉人」,迄 1987 年解嚴之後,臺灣社會與學界才逐漸擺脫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限制,重新審視蔣中正的歷史定位。直至今日,不論是海峽對岸,或是臺灣社會內部的不同群體,都對蔣中正的功過得失,存在著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的「蓋棺論定」,可能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關於蔣中正的學術研究,其契機始於 1995 年總統府分批將「大溪檔案」(即「蔣中正總統檔案」)從陽明山中興賓館移轉至國史館庋藏。該批檔案,是蔣中正統軍領政期間之親筆手稿、文件、電令、諭告,也有經過幕僚統整之檔案彙編、事略稿本,並有蔣氏之相關文物照片等,時間涵蓋 1924 年至 1975 年,為研究蔣中正生平及國民政府、國共內戰、1949 年至 1975 年間中華民國在臺灣之歷史的珍貴重要史料。經過本館初步編目整理,兩年後即全部正式對外公開,是當年學術界的一大盛事。其後,本 館更在「蔣中正總統檔案」的開放基礎上,為開拓研究視野並嘉惠學界, 從中披沙揀金,先後出版《蔣中正總統事略稿本》82 冊、《蔣中正總統五 記》、《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12 冊,後續並將觸角拓展至戰後臺灣史, 先後出版《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重要史料彙編 – 中美協防、臺海危機》 5 冊及《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17)– 大溪檔案》等,這些都是完整取材 自「蔣中正總統檔案」的原始文獻,從以上出版主題的多元性來看,不難 一窺近 30 萬件的「蔣中正總統檔案」,絕對是中華民國史研究者必須參 考的材料。

1988 年蔣經國總統逝世後,蔣家家人將兩蔣日記攜至海外,最終寄 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2006 年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 檔案館正式對外開放《蔣中正日記》的閱覽服務,以致以《蔣中正日記》 為文本的歷史書寫,方興未艾。本人為了研究二二八事件、1949 大變局、 兩次台海危機以及 1971 年失去聯合國席位的經過等大問題,亦屢次飛去 史丹佛大學抄錄蔣日記。隨著日記內容的不斷披露,海峽兩岸與國際漢學 界都有研究蔣中正的學界團體與國際會議,出版的研究論著更是隨著時間 累積而呈倍數成長。然而受限於時間與成本,絡繹不絕前去史丹佛大學抄 錄的學者,往往只能選擇自己最需要參考的部分,而難窺其全貌,這也使 得至今《蔣中正日記》雖有多種版本在坊間流傳,但終究都不是正確而完 整的內容。

《蔣中正日記》起自 1917 年,迄至 1972 年 7 月止,除了 1924 年份 佚失外,大致完整地保存了蔣中正一生橫跨 55 年的日記,其內容不僅是 私人之內心世界,更多涉及軍國大事要聞者,對於歷史研究之重要意義, 實不言可喻。本館掌理纂修國史及總統副總統文物之典藏管理及研究,長 期致力爭取兩蔣日記返國典藏,歷經 10 年纏訟,終於在 2023 年臺灣及美 國法院都將兩蔣父子「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所有權判給國史館;加上從 2014 年呂芳上前館長開始、歷經吳密察前館長以及本人任內的溝通努力, 陸續得到蔣家後人的捐贈,今日國史館遂擁有這批兩蔣文物的完整所有權。有鑑於社會各界對於開放日記之殷切期盼,本館立即著手規畫《蔣中 正日記》的出版工作,惟考量日記內容卷帙浩繁,決定先從蔣中正就任中 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任期(1948-1954)的日記開始出版,後續再根 據任期及年度依序出版。

這次《蔣中正日記》之所以能夠快速而順利出版,要感謝呂芳上前館 長所主持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因學社內的編輯同仁早已著手校正日記內 容的正確性,也為日記中提到的人物及事件作註解,使得日記的深度、廣 度大為提升。相信藉由《蔣中正日記》的出版,必定有助於呈現一個有 血有肉、在感情上常常天人交戰、在理性上屢屢自我挑戰、在政治上功過參半的政治人物,也就是更真實的蔣中正。

作者: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   圖:國史館提供(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