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17 日赴北京參與第 3 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隔天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短短兩天的行程,普丁帶領由超過 20 名記者、數十位金融、能源乃至軍事等領域的高層官員、企業負責人組成的代表團大陣仗參與,足見這位領導人對中國的日益依賴。外媒分析,儘管俄羅斯一眾官媒將此次訪中行描繪為普丁對西方的象徵性勝利,事實上成他所希望的重大能源或農業協議並未取得進展,被形容是空手而回。

據總部現設於荷蘭,遭俄羅斯官方封鎖的《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報導,正值俄因對烏克蘭侵略行動而受西方廣泛制裁之際,歐洲試圖結束與莫斯科的能源合作,這導致克里姆林宮正尋求國內能源、農業等的替代出口,以彌補收入來源的損失。

普丁 19 日結束了對中國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他自今年 3 月被國際刑事法院列入通緝名單後的首次出訪。

而據一位不具名的俄羅斯官員爆料,國內電視頻道已接到指示,要在「於論壇上發表演說並會見習近平,是對普丁作為世界級領導人地位的重要提示」這樣的方針下進行報導,意味著一眾官媒報導,均是為服務團結俄羅斯民眾支持普丁的戰略意圖。

然而這樣的努力並未轉化為實際的成果。因為儘管莫斯科有興趣擴大與中國的合作,但俄羅斯代表團報告在北京沒有取得重大成就。

除了官媒塔斯社(TASS)聲稱的和中國在北京簽署了價值 250 億美元的「最大糧食合約」,被懷疑更像是「私人公司的公關聲明」,實情尚待釐清外,包括俄積極推動的「西伯利亞力量 2 號(Power of Siberia 2)」管線建設等能源協議,都未被實際簽署。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Center)非常駐學者瓦庫倫科(Sergei Vakulenko)指出,就算「西伯利亞力量 2 號」最終付諸實踐,但對中國出口的天然氣總量,還是與俄烏戰爭前,俄羅斯出口了超過 1,700 億立方公尺 (bcm) 的天然氣相差甚遠。況且,計畫中預計進口量對中國而言除了過於龐大,依靠單一來源,這也與中國傳統上供應多元化的政策相矛盾。

因此他認為,北京不需要急著和俄簽署合約,目前應等待並尋求更好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