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視台》報導,描述「中國文物」化身女子夢想回到中國的網路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近日在中國爆紅,掀起中國網友熱議,更在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專訪創作團隊產出報導推波助瀾後,牽動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紛紛要求大英博物館將中國文物歸還。
英國媒體也爭相報導相關訊息,有學者翻出資料佐證,此些流向英國的中國文物原先是中國前人贈送或販賣才轉至大英博物館,如今中國民眾不合理的要求全來自中國政府刻意煽動民族主義。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麼樣找到回家的路。」《逃出大英博物館》劇中台詞描述一位由「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的女子試圖回到中國的故事,影片自 8 月底發布後,迄今已有 3 億次點閱。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稱讚該作品製作團隊對中國文化的重視與保存後,「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文物」的怒火瞬間在中國點燃,引起中國民眾群情激憤。
《自由亞洲電視台》提到,恰巧的是,在該網路劇發布前《環球時報》就首先以社論方式,抨擊近日大英博物館文物遭竊問題,爾後又翻出歷史,指責英國當年盜取中國文物。「我個人的感覺是覺得《環球時報》有點是藉這個事情,給英國一點臉色看。」移居英國的中國人陳亮認為,中國黨媒刻意借題發揮,試圖操弄政治。
「這些文物是怎麼到大英博物館的?因為在中國的官方宣傳下,他們說這些文物絕大部分是從中國偷過去或搶過去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陳亮解釋,《環球時報》與中國小粉紅均忽略一項根本問題。先前曾有學者針對大英博物館內中國文物收藏來源進行研究考證,證實大批中國文物均是透過正常管道輸往英國,例如部分收藏家前往中國購買後,便將文物贈予大英博物館。
《自由亞洲電視台》解釋,大英博物館近 3 萬件中國展品,大多都是由收藏家、爵士貴族捐贈,直至 20 世紀清朝亡國後,因應中國局勢震盪,許多中國貴族、高官及學者紛紛將收藏文物變賣以換取現金,才會促成大英博物館如今的中國文物壯觀景象。
英國華人作家馬建提到,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竊固然是嚴重失誤,不過中國在此時高喊「歸還文物」忽略文物背後複雜的歷史脈絡,他反問,清朝的皇家文物難道是要歸還予愛新覺羅的後代子孫嗎?「網紅無論怎麼鬧,官方也覺得很好玩,很熱鬧,但是中國官方不會真正做一些舉動,因為對他們並不利。」馬健認為,中國政府根本無意解決問題,只是刻意在操弄民族主義。
《自由亞洲電視台》指出,香港歷史學者楊穎宇提到,中國官方具有各種方式向大英博物館追討相關文物,卻以民族主義大旗出征,不惜破壞中、英關係,不外乎是為煽動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
描述「中國文物」化身女子夢想回到中國的網路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近日在中國爆紅,已超過 3 億次點閱。 圖:翻攝自YouTube/水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