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日當地時間淩晨 1 時,烏克蘭從敖德薩(Odesa)放飛 30 多架自殺無人機,分頭襲擊克里米亞半島的俄軍目標。但俄軍依靠「鎧甲」S1防空系統、高射槍砲群直接擊毀了其中 17 架,電子戰系統讓剩余 15 架失效未能擊中目標,不過俄軍在克里米亞訓練基地彈藥庫隨後發生大爆炸,疑似與這起襲擊有關。

在這次的攻擊中,俄軍發現,烏軍 32 架自殺無人機群背後,還有一個「黑影」飛過,這就是第 33 架神秘的無人機。它也是從敖德薩出現,但是沒有執行攻擊任務,在克里米亞邊緣飛行了一段就返回了。

俄方懷疑,這架無人機是在對打擊效果進行評估,有可能是北約提供的高級軍用型號。這架無人機在俄方的強電子對抗措施下安然無恙,顯然是擁有高水平的抗干擾能力,有很大可能是 MQ-9 捕食者無人機的某種改型。

據中國軍事資深媒體《空天力量》分析,美軍的電子偵察和電子對抗能力,要遠遠超過俄軍。這架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除了觀測打擊效果,也可以廣泛採集俄軍反無人機系統的運作特征,包括預警雷達和火控雷達,衛星導航信號和指控鏈路幹擾機,以及各分系統、各車輛之間的無線電通信頻率和編碼方式,同時還能對這些裝備的部署進行定位。

而 32 架自殺無人機的大範圍攻擊,也可能已經暴露了俄軍在克里米亞全境的防空系統部署情況。後續,北約就有可能指揮烏克蘭方面採取創新戰法,對俄軍防空系統實施破壞。比如用數十架自殺無人機,超飽和的攻擊一台預警雷達。一旦雷達被擊毀,俄軍不僅僅損失了昂貴的戰略、戰區級別防空裝備,也很難迅速填補防空網的漏洞。

《空天力量》指出,俄軍需要在這次襲擊之後,迅速調整全部的防空系統部署,將防空車輛、雷達和砲群重新部署到備用陣地,確保美國和烏克蘭方面獲取的電子情報失去時效性。

俄軍裝備的「鎧甲-S1」彈砲合一防空系統。   圖:翻攝自彭湃新聞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克里米亞路線。   圖:翻攝自騰訊網

烏克蘭曾經用圖 141 無人機改為自殺型號,襲擊俄軍後方。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