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至今已連續 3 年沒有颱風中心登陸台灣,創下觀測以來首個紀錄。南部已超過 575 天未有大雨(時雨量達 40 毫米以上)以上之降雨,高雄地區今年累積降雨量更僅為歷年同期平均值 4 成,水情吃緊狀況嚴峻。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1)日至高雄視察曹公圳抽水站及現地抗旱灌溉措施整備情形,會後表示農委會將與高市政府規劃設立 14 公頃生態調蓄池以利蓄水,強調今年就會開始辦理。

面對南部水情嚴峻,陳吉中表示首先將確保高雄地區一期水稻和相關作物不受影響,高雄管理處團隊將「找水、配水、導水」全力執行,因應 3月底抽穗期,要確保農民生產不受影響。另外,為因應極端氣候並建立韌性農業,農委會今年將與高市府規畫建設 14 公頃的生態調蓄池,以求提升灌溉剩餘水的管理。

陳吉仲並指出,除硬質玉米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外,未來也將進行提升灌溉系統、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農保、研發抗高溫乾旱及病蟲害種子種苗等,以確保國家糧食供應無虞。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說明,農水署高雄管理處主要灌溉水源包括旗山溪、高屏溪及二仁溪等,因應河川流量驟降已採取分區輪灌措施、降低尖峰用水量、抽取河川及區域排水補助水源、啟動抗旱水井等抗旱措施。

農水署高雄管理處處長呂文豪表示,因應水情枯旱,已成立應變小組,實施「找水、配水、導水」等對策。各工作站盤點河川、區域排水、農田排水、公有及民間水井等替代水源;各灌區實施輪流灌溉,同水系灌區如旗山溪灌區及二仁灌區精準配水,相互調度支援,因應用水尖峰需求。在「導水」部分,更由河川局整理旗山溪、荖濃溪及高屏溪河道,導回遠離取水口的河水,增加取水量。除機動調整供灌策略與抗旱措施,也籲請農民配合相關抗旱措施,積極節水灌溉,共同渡過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