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進黨敗選後,內閣應該重組?還是改組?引起各界關注,這牽動著黨內權力的消長,也影響著2024年的政治發展,當然有關係到政策的延續性及創新性;不過,無論是重組或改組,其實都凸顯出當前民進黨面臨的困境,人才甄補陷入失衡的現象,這對於一個政黨來說,是相當嚴峻的挑戰,不單單只是要「年輕化」,「多元化」及「領導格局」也是相當重要。

支持者需要更明確的國家發展願景

可惜的是,原本自詡是具年輕活力的民進黨,如今看來好像有嚴重「老化」的跡象,甚至連多元的「批判與競爭」都快看不到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難道是權力使人腐化?還是同溫層實在太厚了呢?

民進黨引領著台灣走向民主化,和國民黨有著不同的政黨文化,不會有宮廷文化的假情虛偽,更在國家主權與認同上更為堅定,和藍營相比,國內多數民意絕對不會擔心民進黨會出賣台灣。

事實上,過去七年的執政,民進黨政府執政成績確實不差,台灣無論是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或是社會經濟產業的穩定,都表現不俗,至少比馬政府時期來得好太多,更別忘了近三年受制於疫情的侵擾,以及中國對台的國際打壓跟軍事恫嚇,老實說,蔡總統堅定不移且穩健的領導風格,確保了台灣能在浪潮中穩定發展,敢說如果是國民黨執政,恐怕早已向中國稱臣討拍,甚至是舉雙手投降。

讓人不解的是,這樣的執政表現卻無法帶來選票的支持,就連支持者的意興闌珊,問題到底出在哪?如果是政策出了問題,那也無法解釋種種的施政表現,難道是要「懲罰民進黨」嗎?應當不是如此,反而是不滿民進黨政府沒有提出「下一步的發展願景」,白話來說,就是疫情共存後,該如何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台灣國際能見度增加之後,國際社會紛紛力挺台灣民主及台海情勢穩定,那台灣國家正常化的下一步是什麼?「抗中保台」恐怕無法釋疑,選民及支持者需要更明確的引領方向。

年輕、多元的重整 對接選民的期待

其實,民進黨在野時期,對於社會動態相當敏銳,甚至是可以輕易的接地氣與社會站在一起,如今執政了,好像這樣的連結脫離了,而且被厚實的同溫層包覆著,猶如活在平行的時空,這恐怕是政黨失去的該有了功能,遺忘了與社會溝通的能耐與角色,也可能是執政團隊在推動政務時,看輕了接觸社會的重要性,所以支持者不出來投票,年輕人沒了熱情,中間選民選擇低調,這是社會無聲的怒吼,同時也可以視為警惕。

民進黨該慶幸的是,多數年輕、中間的選民還沒有大規模的將希望投射在保守的在野勢力,對執政黨無情正是一個進步社會的象徵,民進黨應當要革新來回應社會的期待,不是嗎?

或許這不是螺絲鬆了,而是執政團隊轉太緊了,轉得密不通風,轉得讓執政失去了與社會對接的彈性,還有封堵著原本有的進步文化,何時民進黨淪為當年自己都看不起的老人政黨?民進黨對於面對敗選變得如此乏力?此時此刻不大破大立更待何時呢?

當然,民進黨要回應社會的期待,內閣團隊就需要有所調整,而且是「有感」的重組,否則難已有觸底的機會,又何來反彈的可能;至於該如何重整執政團隊,年輕、多元及即戰力缺一不可,別忘了,選民及支持者不是要重述過去的風光偉業,而是未來的發展前景,掌握權力者應當謙卑的回應,才能讓民進黨繼續守住台灣的民主,還有國家正常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