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調且謹言慎行的法國外交部人員居然一反常態,高調支持六大工會呼籲的6月2日大罷工,反對公務員改革,因為認為這會「置法國傑出的外交人員隊伍於死地」。

這是法國外交部有史以來的第二次罷工示威,極為罕見的社會運動上一次是發生在2003年12月1日。當時法國在全球的154個大使館、98個領事館、近500個文化機構外交官發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大罷工。時任外長德維爾班(Dominique de Villepin)表示,大約三分之一的外交部工作人員參加了罷工。當年的罷工也是由六大工會組織聯合發起,抗議法國政府削減外交部經費、裁減外交人員及降低福利和津貼,導致法國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大使館、領事館及文化中心紛紛關閉,法國外交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外交人員的不滿其實早有時日,工會組織認為,20年來「外交部正在逐漸消失」,他們尤其譴責職業外交官制度的終止、領事活動減少、以及職位取消,30年來減少了50%的職位。但令他們決定「自揭傷疤」的「最後一根稻草」,是4月頒布的高級公務員改革政令,引發了對外交官職業生涯的延續、其使命及與政府關係的質疑。

改革是由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推動,最具爭議的改革涉及現在起到2023年逐步取消兩個歷史悠久的機構:外交事務全權代表處和顧問處,700名外交官將納入「國家行政處」的新部門。公部門的這些改革將使得外交官生涯產生結構變化,包括高級公務員不再隸屬於特定行政部門,而是需要在職業生涯中定期調職,取消資深外交部官員的特殊地位,意味著資深官員將掉入一個廣泛的公務員隊伍中。

具體來說,直到今天,外交部的組織都希望外交官在一個單一的「外交使團」中發展,與其他高級官員分開,這個改革像是讓外交部名譽掃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在職大使表示「非常擔心」,他說:「外交官的工作不能調換!我非常尊重政府其他部門的同事,但我不知道如何做他們的工作,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做我的工作。」他介紹說,外交部內部的工作已經非常複雜多樣,與其他部門調換將增加複雜性和難度。

在傳統上,外交屬於法國總統權力範圍內,然而,馬克宏在2019年就批評過,外交部內部存在一個「深層政府」。對於利用改革來擊毀這個深層政府,外交官普遍認為,將令外交官的專業和形象受損,畢竟人們期待的是使法國保持國際影響力的外交能力,一位匿名大使更指出,越來越感到「被瞧不起」,無所作為,「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COP21)之後,法國外交取得過什麼重大成功?沒有。」馬克宏的小圈子外交決策也被詬病。

六大工會強調:「戰爭正在回到歐洲,此時削弱外交部是荒謬之舉。」在職大使、工會成員紛紛在社交網絡上公開抗議。他們認為,外交事務不是可以隨意交替的專業工作,如此改革等同於「剝奪他們的資源」,最終導致法國專業外交的「終結」

天主教工會聯盟(CFTC)的達西爾瓦(Olivier da Silva)聲稱外交部的問題積重難返,不過,外交人員「沒有『鬧革命』的傳統」。20年後的首次罷工,主要在抗議他們的工作得不到認可,以及抗議總統馬克宏正在推動的改革,他們認為,這可能傷害法國在全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