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俄烏戰事僵持不下,使得今年5月9日的勝利日更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全球輿論都關注普丁在莫斯科紅場發表演說,藉此分析背後的政治意義與弦外之音。

普丁譴責「外部威脅」削弱並分裂俄羅斯,一再重覆對這次侵略行是北約在俄國邊界製造威脅。他更指出西方世界並不理會俄國的關切,他們有其他計畫,俄國必須及時展開特別軍事行動,這是唯一正確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普丁未點名提起烏克蘭,也沒有對目前戰事進展提出評估,更未說明戰事將持續多久。

北約成員的反應非常一致,多數輿論都認為普丁的說法是倒果為因,而且將戰爭責任歸咎於北約與西方世界,講了半天俄羅斯戰前是受害者,之所以出兵烏克蘭除了出自於「正當防衛」,而且是執行烏東地區的「特殊軍事行動」;言下之意,俄羅斯的作為不僅是自衛反擊,而且是替天行道,簡直是贏錢又贏話。

對於普丁的錯亂語境,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批評實屬經典,他指出閱兵中掛滿勳章的俄軍將領相當「荒謬」,因為他的將軍們正仿效法西斯主義及暴政,他們對烏克蘭的侵略令俄國軍事歷史蒙羞。

深入觀察,這種顛倒是非的認知作戰顯然是極權國家的產物,俄羅斯如此,中國更是不遑多讓。

中共向來擅長透過操作「歷史情結」累積政治鬥爭的籌碼,這種洗刷百年恥辱的民族主義,除了可以置換「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同時合理化自身的擴權行徑。

舉例來說,彼時的「懲越戰爭」是侵略作為,卻能包裝成「教訓小霸,自衛反擊」;中國海軍現代化是將其建軍戰略從「近岸防衛」、「近海防衛」調整為「遠洋攻擊」,卻與帝國主義屈辱相互連結,然後宣稱捍衛主權;一帶一路的本質就是新殖民主義,卻高舉反帝旗幟;發展戰略核武就是為了拉近美中之間的實力差距,並以具體的行動對周邊國家構成實質嚇阻,卻聲明不針對「非擁核國家」。

不客氣地說,這種說法除了是大內宣一貫的手法,其受眾是國內處在訊息不對稱的一般民眾,或是立場激進的基本教義派,目的就是經由傳媒的政治教育化過程鞏固領導者的權力基礎。除此之外就是傳遞給潛伏在民主國家的在地協力者,讓他們在內部扮演銳實力攻擊的發起者,藉此製造社會矛盾與輿論資訊的衝突混亂。

其實,這種政治操作其實很容易被外界看破手腳,突顯普丁內心的憂慮與高度的不安全感。正因為這場戰爭師出無名,才讓莫斯科處心積慮利用勝利日大做文章;或者說,戰局失利損兵折將使得普丁身邊的同溫層只能出此下策。

俄國在戰事中損失有多慘重,大抵可從閱兵武器與人員的「質」與「量」一窺究竟。美國國家安全事務諮詢公司「Themistocles Advisory Group」創辦人兼執行長胡伯(Craig Hooper)表示,根據俄羅斯公開的資料,今年將有25款共131輛地面作戰載具參與勝利日閱兵,遠低於去年的35款共198輛;在損失超過600輛各式戰車後,T-80主力戰車的10輛編隊今年直接消失,步兵戰鬥車總數也減少50%;大部分火砲系統則失去蹤影,只剩下舊式的2S19 152公厘自走砲,與延續自1960年代設計的BM-30多管火箭系統同時露臉。明眼人都清楚,如果在重要閱兵場合都無法撐場面,這就是俄軍重挫的重要指標。

除了閱兵陣仗不如預期外,俄國內部同時也傳出不少負面的消息。

新聞週刊(Newseek)報導,隨著俄烏戰事拉長,俄羅斯未來幾年的經濟可能會受到嚴重打擊;「特戰部隊報導」(SOFREP)總編輯史朋茲(Sean Spoonts)表示,戰事進入第三個月,為了保持對烏克蘭的攻勢,俄羅斯每天需要花費9億美元的戰爭開銷。這些花費包括俄羅斯軍人的軍餉、為前線士兵提供彈藥,以及修理損壞的軍事設備。

俄羅斯高階軍事專家在國營電視台指出,俄軍過時的武器無法輕易與北約抗衡,而且補充俄羅斯的軍火庫既不快速也不容易。該名專家強調,俄羅斯必須補充這些缺失,包括人員、武器和裝備的不足,但這些又須透過化學、軍火廠商製造先進的武器,動員並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從這些訊息中不難理解,普丁為何需要一場慶祝儀式來轉移焦點。真正解決戰事或帶來和平契機的,不是這些裝腔作勢的演說或是虛有其表的大閱兵,而是俄羅斯自己坦承失敗退出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