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騰訊網》今 ( 29 ) 日報導,3 月 31 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發推特稱和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進行了一次「有益交談」時,距離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指責印度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石油「令人極其失望」,才過去了一天。

 與此同時,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 3 月 31 日飛抵印度,開始自己為期兩天的訪印之旅,而載著英國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的專機同一天降落在新德里的機場。英俄外長的訪印行程幾乎同時開始,同時結束。印度政府高層還要在那兩天抽空和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達萊普·辛格碰面,訪印期間,特拉斯忙著敦促蘇傑生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拉夫羅夫則忙著勸說蘇傑生用盧布來支付運進印度的一桶桶俄羅斯石油。

根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導,自 2 月 24 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印度的煉油廠一直在通過現貨招標搶購俄羅斯石油。 隨著歐美多國對俄羅斯能源制裁層層加碼,在其他購買國退縮的情況下,截至 3 月底,印度已經用極其優惠的價格購買了至少 1,300 萬桶俄羅斯石油,對盟友制裁令視若無睹。

此時,俄烏即將進入交戰的第六週,西方世界和俄羅斯的關係到了勢同水火的程度。而一邊買著俄羅斯廉價石油、一邊又和美國同席而談的印度,被 BBC 形容為「東顧西盼」,因此,絕大多數聲音都認為,印度因為俄羅斯惹怒美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但美國卻從 4 月初指責印度「支援俄羅斯就是支援具有毀滅性影響的入侵」,轉變成 4 月中旬「希望印度不要依賴俄羅斯石油」的表態,再到 4 月下旬愈發強調印度對美國的「盟友地位」,口風軟化下來。各方擔憂的「美印交惡」的場面沒有發生,印度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反而靠著薅俄羅斯石油的羊毛省了一大筆錢。

印度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外交明星」。俄羅斯想著討好它,美國不願意和它交惡,歐洲國家圍著它團團轉,歐盟、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國領導人線上線下都趕著和莫迪見一面,印太地區的國家則提心吊膽,生怕印度的一舉一動造成該地區地緣格局震動。

華盛頓方面指責印度打算用盧布購買俄羅斯原油的決定時,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位消息人士就向《華爾街日報》透露,白宮對此事已經留有了一定的餘地。「美國不反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只要它以折扣價購買,且購買金額不比往年大幅增加就可以。」消息人士說道 :「但如果印度大幅增加俄羅斯石油的進口量,可能使新德里方面面臨『巨大風險』。」

美國國務院的一位發言人也表示,美國雖然對俄制裁,卻沒有限制其他國家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這也是考慮到制裁俄羅斯可能對能源市場造成的劇烈震蕩,因為按照往年數據估算,全球每 10 桶石油中就有 1 桶產自俄羅斯。

但事實證明,印度並沒有做到美國口中的「適可而止」。據 BBC 報導,截至 27 日,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根據諮詢公司 Kpler 的數據,迄今為止,印度簽下的烏拉爾原油(俄羅斯出口混合油的參考油品牌)的合同數量已經達到了約 2,600 萬桶,超過了印度 2021 年採購俄羅斯原油的總量。

這種大批量採購,一方面是由於制裁令使俄羅斯原油買家大幅流失,石油價格大幅跳水。據 Kpler 分析師馬特·史密斯透露,到了 3 月底,布倫特原油(美國參考油)和烏拉爾原油的差價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而往年,這兩種參考油品牌的售價相差無幾。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印度進口美國石油的未來變得虛無縹緲。作為印度原油進口的最大供應國之一,美國如今也無法再依賴俄羅斯進口來補充自己出口造成的窟窿,它需要首先保證自己的國內原油供應充足,才能勻出多餘石油出口給印度,而在美國和伊朗核談判停滯不前的現狀下,印度也無法購買伊朗原油以備不時之需。

莫迪政府對俄羅斯的態度也變得曖昧不明。新德里方面雖然支援俄烏停火和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的呼籲,但也在聯合國對於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決議草案投了棄權票。

到了 4 月上旬,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在白宮簡報會上的表態已經明顯鬆動,「我們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達萊普·辛格剛從印度回來,我們堅持認為,是否停止(從俄羅斯)購買能源是每個國家自己的決定,我們(美國)做了決定,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決定。」

接下來,她口風一轉:「辛格訪印期間明確向他們表示的是,印度加速進口俄羅斯能源和商品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她又說道,但我們同時想申明的是,俄羅斯石油一直都只佔印度進口石油總量的 1 %至 2 %,但是美印也確實應該加強合作,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

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表示 :「如果能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石油供應,印度為什麼要對購買持謹慎態度? 」

到了 9 日,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在回答記者就美國現階段對印政策的問題時,加重了對印度的讚美語氣,「美國與印度的關係是非常關鍵的,美印的國防貿易中充滿著機遇。我們與他們有強大的防務關係,他們與澳大利亞、日本是四國集團的一部分,我們正在推進許多對印太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的成就。」

 11 日,新一輪美印磋商又來了。這次是繼 2020 年之後的又一次 2加2 部長對話,印度外長和國防部長來到了華盛頓,和他們的美國同行對話,談話的大部分內容仍然是勸說印度遠離俄羅斯。

22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首席顧問德里克·喬萊接受印媒亞洲國際新聞的專訪時表示,「美印的夥伴關係存在巨大的潛力。它已經為兩國在該地區和全世界的發展帶來了紅利。我確信,美國已經準備好了額外的計劃,來滿足新德里未來的國防和國家安全需求。」

這番表態,是在印度開始使用幾種俄製武器,並簽署了俄羅斯 S-400 防空系統的購買合同後作出的。該防空系統一直是《美國敵對國家制裁法案》的重點打擊目標。

「美國意識到,它需要把印度作為一個需要爭取的新夥伴。」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哈什· V·潘特說道。

這一邏輯同樣可以延展到歐洲。 因為作為印太「四國集團」(印澳日美)的成員,印度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美國若失去了印度這個盟友,在印太問題上幾乎失去了最大依靠。 而英國和歐盟則希望通過各自的政策,將其影響力通過印度外延到印太地區。

早在俄烏開戰的兩週前,拜登政府就印發了白宮印太戰略,字裡行間一直在強調印度對美國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希望新德里在這個重要地區發揮核心作用的願景。早在川普時期的《印太戰略框架》,就將印度單獨列為重要角色,拜登的戰略也強調美印雙邊關係是其整體印太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印度也無法失去美國這個靠山。尤其是當巴基斯坦動盪加劇、緬甸內戰、塔利班掌管阿富汗等諸多問題,南亞地區的混戰讓印度必須依靠美國的支援,才能保證其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2017 至 2021 年印度是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佔全球武器進口總額的 11 %,而俄羅斯一直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商,雖然近年來,俄羅斯進口份額有所下降,印度從法國、美國和以色列的國防裝備進口量有所上升。

「俄烏戰爭不是印度自己的戰爭,它保持中立,但它又確實不願意因為一場別國戰爭毀掉自己和俄羅斯保持的多年夥伴關係。」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撰文分析道。

但印度又確實也表現出了自己的誠意。雖然它在聯合國關於烏克蘭問題的決議上投了棄權票,但它呼籲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向烏克蘭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並對烏克蘭布查發生的平民被殺事件表示了憤慨,呼籲對這一事件進行獨立調查。

此外,印度空軍已經取消了從俄羅斯購買的 48 架米-17 V5 直升機的計劃,儘管莫迪政府稱這是因為想要鼓勵「印度製造」。

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儘管牢固,但也有局限性。兩國之間除了防務合作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接觸,印度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數量只占其進口原油的很小一部分,處於美國可以容忍的範圍。

「顯然,雙方都不想讓過去 30 年來得到極大發展和加強的美印關係脫離軌道。」《外交家》雜誌撰文分析道。有進有退,兩頭端水,成就了印度「外交明星」的誕生。

在俄烏戰爭中,印度成為「外交明星」,俄羅斯想著討好它,美國不願意和它交惡,歐洲國家圍著它團團轉。(圖為印度總理莫迪)   圖:擷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