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蘇貞昌今(21)天在院會聽取農委會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報告後裁示,我國遠洋漁業實力深獲國際肯定,但因少數漁船涉及外籍漁工勞動剝削或暴力事件,遭國內外NGO團體批評,甚至在2020年9月還被美國列入「童工或強迫勞動貨品清單」,不僅讓台灣長久以來重視人權價值的形象蒙羞,也對我國漁獲外銷及國際經貿談判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今天針對各種問題提出該計畫,制訂多項改善策略,政府將投入超過20億元加以推動,代表台灣對漁業人權的保障,將往前邁出一大步。

蘇貞昌表示,台灣是海洋國家,漁業的作業漁場遍佈世界3大洋區,遠洋水產品出口值約280億元,而漁業在促進外交關係及國際參與上,也締造不少成績,例如:2019年我國就成功成為「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的締約國,顯示我國遠洋漁業實力深獲國際肯定。

然而,蘇貞昌說,因少數漁船涉及外籍漁工勞動剝削或暴力事件,遭國內外NGO團體批評,甚至在2020年9月還被美國列入「童工或強迫勞動貨品清單」,不僅讓台灣長久以來重視人權價值的形象蒙羞,也對我國漁獲外銷及國際經貿談判產生不利的影響。

蘇貞昌指出,為加強改善外籍漁工人權,展現政府面對課題的決心,農委會漁業署與業界及民間團體多次溝通、凝聚共識,羅秉成政委也召開多次跨部會會議,包括農委會、勞動部、內政部、法務部等,並與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今天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針對各種問題,制訂多項改善策略。

(一)在「船員權益」方面,自今年7月起,將5年未調整的最低工資,由450美元提高到550美元,且全額直接給付予船員,限定海上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0個月,提高意外險保額,從100萬到150萬元,並新增醫療險,最低保額30萬元,要求裝設科技工具輔證,以確認出勤工時有無過長等。

(二)在「船上」設施部分,為改善住艙空間,將修法明定新建或改建漁船,應符合國際漁業公約,無法調適的舊船,採取「減船」的策略作為,編列預算汰除,預計投入9億餘元,減船200艘;此外,船員在甲板上作業時,強制穿著救生衣;另外也獎勵建置船上WIFI,以利漁工與家人聯繫。

(三)在「岸上」設施部分,增設岸上休憩住宿設施,目前已完成21處盥洗休憩設施,前鎮漁港船員服務中心預計今年底完工,來強化外籍漁工的生活條件。

蘇貞昌強調,為了從根源解決、系統性改善遠洋漁船船員的人權問題,除了法制完備,也要提升監管量能、強化仲介管理。因此,政府也會增加對遠洋漁船的檢查人力與頻率,從現在檢查率不到10%,第1年就要提高到100%檢查。

此外,蘇貞昌也說,基於人權、人道,照顧好這些出身弱勢、向大海討生活的外籍漁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人權是漁業永續發展核心,政府有必要讓從事漁業工作者處於良好、安全、有尊嚴的工作環境。該計畫及其他改善船員權益措施,政府將投入超過20億元加以推動,這代表台灣對漁業人權的保障,將往前邁出一大步。請農委會充分向業者、漁會宣導,共盡企業社會責任,也要向國內外各界說明,宣示台灣改善船員權益的決心與態度,後續並請羅秉成務必跨部會合作、發揮資源整合,達成政策目標的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