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合一大選,在高雄市長陳其邁連任情況相對穩定之下,議員席次成為藍綠兵家必爭之地。第一輪的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黨內初選民調將在4月11到17日舉行,新人用熱情跟著現任一起競逐初選,讓選民更加的認識,也炒熱南台灣的選情。
在防疫與選戰之間,許多新人磨拳擦掌準備爭取出線,在2021年的四個不同意的公投活動中,擬參選人得到許多實戰演練的機會,不管市議會陳情抗議,站街頭掃市場、小型說明會、大型造勢晚會,打知名度也累積選戰能量。
眾所周知,民進黨是以民主機制推派各層民意代表候選人參選的政黨,無論是有志青年黨員,或深耕許久的資深黨員,均以民調做基礎來找出民意之所向。坦白說,讓民進黨在議會過半是主委的職責,也可以讓市長陳其邁與市府團隊好做事、好打拚,更是所有綠營參選人的共識。
然而,高雄因為沒有市長初選,在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是選區議員的派系競逐問題,成為在野黨見縫插針的機遇。國民黨黨在罷韓及痛失議長許崑源之後,歷經了低潮,難以化悲憤為力量,只能無限上綱擷取政治紅利,低估選民對公共事務的理性判斷。
這次民進黨新人輩出,親菊系的「邁向過半大聯盟」等七位參選人的看板訴求,也讓湧言會「高雄正能量」的四位參選人林志誠、李庭慧、黃雍琇、鄧巧佩必須以政見迎戰,互別苗頭意味濃厚。兩個次級團體的對陣,「派系」在選戰的政治修辭中使用越發頻繁,呈現前所未有的態勢,十一位新人在黨內初選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令高雄市民提早見識到民進黨黨內初選的文化交流,卻也看到在野黨的蒼白無力。
若以未來事件交易所的數據來看,在高雄選「連任」(現任)的人看好度比較高,當時在2018年「韓流」侵襲下,民進黨在高雄11個選區掉了11席現任議員,所以這次在初選中,除了現任席次外,各選區估計會多一席的新人空間。不過,林園大寮的「李雨庭」、「蔡昌達」曾是議員,這次回鍋參選就會給同選區的新人壓力,形成互別苗頭情況。
無獨有偶,在新人成為派系強力訴求推薦下,雙方精銳盡出,現任市議員、非派系的議員參選人幾乎在黨內初選的競爭中被邊緣化,雖然情何以堪,也只能自求多福。民進黨有意義的初選是建立在派系實力原則,而黨內的文化交流才是民進黨黨內初選的真實面貌。
每次選舉一定都會有新人,透過良性競爭替民進黨更新監督的DNA,刺激選民思考基層選舉應該有的樣貌。政治新人,一方面要面對空戰觸擊率轉成實際選票的「顧電話」,另一方面也要在高雄重視人情的人際關係中,用新面孔對老班底激起競爭意識,若有人開啟政治鬥爭的歪腦筋,豈止愚蠢可以形容。
進一步來看,候選人各自打破實際選區活動地理區隔性,次級團體成員彼此互相拉抬,再加上「選票最大化」的默契,在野黨要是認為是民進黨派系在打對台,可以做收漁翁之利,這就是靠政治想像的詮釋功力,而不是依據派系論實力之判斷推理,畢竟只有最優秀的才能通過初選民調,只有最優秀的人才,才能進入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