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網站《Breaking Defense》報導,美國空軍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將被命名為「哨兵」(LGM-35A Sentinel),希望能在本世紀末全面取代現役的「義勇兵Ⅲ」(LGM-30G Minuteman-Ⅲ)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空軍是因應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要求,為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建立一個通俗的名稱。在正式取名為「哨兵」之前,該計畫名稱為「陸基戰略威懾」(Ground Based Strategic Deterrent,GBSD)。在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退出項目競標之後,全球第4大軍工生產商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2020年獲得133億美元合約,約計在2023年進行「哨兵」首次試射,並於2026年開始量產。

根據早前規劃,GBSD預計在2029年具備戰鬥力,2036年達到400枚的全面作戰能力;但最新報導中,改稱「本世紀末」取代義勇兵Ⅲ型洲際彈道導彈,推測美軍在相關軍費籌措或其他建軍軍費排擠上出現一定困難,導致期程可能被迫拉長。

美軍現役「義勇兵Ⅲ」洲際彈道導彈,據推測有450枚,作戰範圍約1.3萬公里,飛行速度約23馬赫,但自1970年代即開始服役,經過50年的歷史,目前面對部份零組件供應源消失及國際戰略複雜性提高,所以美軍積極爭取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希望能「提高準確性、增強安全性和可靠性」,取代現役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哨兵」命名的「LGM」,「L」代表「陸基發射井發射」,「G」代表「打擊地面目標」,「M」代表「飛彈」,目前研發數據並未對外公開,唯一記載可攜帶「W87 mod 0」熱核彈頭,具有300千噸TNT核武器當量,約是廣島原子彈的20倍。軍事專家推測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為「核三位一體」攻擊戰力的陸基打擊環節,射程要求仍會要求從美國本土即可對大西洋、太平洋戰略要點發動支援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