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政治局勢的最大問題,在於「新政治」想像的被濫用、誤用,耽誤了台灣政治變革的最好時機。
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先說結論:柯P民眾黨需要的從來就不是退場機制,而是退場。
理由很簡單,跟上一世代的第三勢力政黨相比,不管是李登輝前總統的領袖魅力、宋楚瑜先生的形象與團隊凝聚力,柯文哲都遠遠不及。
更不要說,台灣團結聯盟凝聚的是地方上的本土政治勢力,親民黨結合中國國民黨以外的政治人才。以現在的說法雖然是小綠、小藍,卻是兩位政治領袖長期積累下的成果。
長期積累之所以重要,在於至少由政黨推薦出來的候選人,不會與政黨的形象或訴求產生矛盾或衝突。
柯P民眾黨以「不藍不綠」為號召,其實只是想要延續過去宋楚瑜親民黨的路線。然而,柯文哲的「柯薄寡恩」、「柯政猛於虎」,不僅讓柯市府團隊在過去六年中人事屢屢更迭,更在成立政黨以後,演變成東拼西湊的拼裝車、雜牌軍。
柯P民眾黨宣稱要打造正直、透明的政治新文化,議員被提名人卻頻頻爆出酒駕、涉入司法案件等爭議,甚至還有人曾經登上中國官媒,成為中國「惠台三十一項措施」宣傳的統戰樣板。
我就問,提名之前柯P民眾黨難道都沒有做過候選人的基本調查嗎?
還是柯P民眾黨就是打著第三勢力的旗號,招降納叛,只是利用2022年的地方選舉來當作柯文哲選總統的墊腳石?
沉重的說,政治既是志業,也是專業。公共事務需要眾人的積極參與,需要組織、串連,讓熱情轉換成實際的影響力,才有可能完成台灣政治改革的目標。
柯文哲除了曾經是媒體的寵兒以外,缺乏領袖魅力,毫無團隊意識的特質已經昭然若揭。柯P民眾黨則是從一開始就只是他劍指2024年總統大選的工具而已。
我們還要浪費多少資源與時間呢?台灣的政治改革還要被蹉跎多久?
面對近日來柯P民眾黨引發的諸多爭議,我認為:柯P民眾黨需要的從來就不是退場機制,而是退場。
文/藍士博(桃園市議員參選人)
柯P民眾黨宣稱要打造正直、透明的政治新文化,議員被提名人卻頻頻爆出酒駕、涉入司法案件等爭議。 圖:周煊惠 / 攝(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