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前時代力量立法委員王婉瑜質疑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的疑慮,指出外公/婆、阿公/嬤分內外、「花痴」、「犯騷」等用詞解釋中載明多指女性等問題,教育部出面表示將建立「常態檢修」性別平等議題內容機制,定期檢視是否含有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字眼。對此,新北市立三民高中歷史科教師張文隆解釋閩南語方面,阿公/嬤早已泛稱「父母的父母」。

據《自由時報》報導,教師張文隆表示閩南語中內/外公等說法,主要是面對他人時的解釋說明,當面對外公、外婆時,孫子女正確稱「阿公、阿媽」即可。而針對《國語辭典簡編本》此次修改,將名詞外公、外婆加上「今亦稱阿公、阿嬤」的解釋,張文隆指出因閩南語境中的阿公、阿媽早已無內外區分,認為不需要加上「今」字,而民歌歌手潘安邦早年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以閩南語,應稱之「阿嬤的澎湖灣」。

報導指出,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設有「內公、內媽」、「外公、外媽」等稱謂詞目,其中內公/媽指父親的父母,外公/媽則是母親的父母,但辭典中也強調此為敘述用法,一般面稱為「阿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