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近日本土COVID-19個案多具社區活動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今(30)日說明接觸者匡列原則,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如未被匡列但疑有可能接觸,應主動篩檢。有被匡列民眾質疑自己沒跟確診者接觸,只是足跡前後半小時有重疊,為何要被匡列?他回應,疫調是專業又很細瑣的事情。

台北市政府目前針對足跡重疊的匡列方式,是採足跡前後半小時都要被匡列,有民眾質疑,明明自己沒有跟確診者接觸,卻還要被匡列隔離。對此,陳時中說明,疫調是專業又很細瑣的事情,北市府人員經過去年嚴酷的考驗,都非常有經驗,「專業上沒有問題。」而且民眾如何確定自己真的沒跟確診者無接觸?「疫調人員不會隨意匡列,可能是評估對社區有傳播可能。」

陳時中表示,在如此的疫調情況下,大部分沒有被匡列的人,平常可能都覺得匡列得太鬆,但被匡列時,又覺得太緊。「大家為了公衛、整體社區防疫上,可能都會有所犧牲。」他強調,疫調人員絕對很負責去做匡列,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以向地方衛生局提出。

陳時中指出,如有COVID-19確診個案,地方政府衛生單位人員即會依據相關作業流程前往執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匡列,以釐清相關活動史與接觸者,必要時由警政單位協助調查個案活動軌跡。衛生單位針對確診個案於可傳染期間參與的各項活動,皆會進行詳細疫調,並依接觸時間及有無適當防護的條件等,評估所有可能接觸人員感染風險後,進行接觸者名單匡列,並通知該等人員依循衛生機關規定執行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或自我健康監測等各項防疫措施。

陳時中表示,密切接觸者之隔離措施自110年5月16日起即以1人1室為原則,不過經指揮中心專案核定、地方政府報經指揮中心同意或經地方政府衛生單位評估家中環境不適合者(如:居家隔離者無法有獨立的房間及廁所、住家環境有受病毒汙染之虞且難以即時確實清消,可能有環境汙染造成疾病傳播的風險等),可公費送集中檢疫所隔離。隔離措施為阻絕病毒傳播重要方法,籲請民眾務必配合、遵守相關規範,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COVID-19確診個案接觸者匡列原則及居家隔離措施。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