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近期頻繁因政治因素打壓數十年來西進、貢獻海外資金的台商,北京去年11月就重罰在台灣有與藍綠皆有良好政治關係的遠東集團。而長期關注兩岸局勢的瑞士德語媒體《新蘇黎世報》(NZZ)近期的報導指出,中國要求來自台灣的企業必須為「統一」做出貢獻,如果想在中國繼續做生意,就必須與台灣民進黨政府劃清界線。
遠東集團上月在中國被控「違法違規」,包括違反環境、土地使用、安全等一系列法規,遭中國官方處以重罰及追稅共約4.74億元人民幣(約20.6億台幣),並收回其中一家企業的閒置建設用地。儘管中國當局聲稱處罰遠東並非政治考量,但中國官媒表明相關處罰,其實和遠東長期來是民進黨大額捐款企業之一有關。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隨後也投書媒體表態反對台獨。
根據《新蘇黎世報》報導,幾十年來經濟決定了北京與台北之間的關係,長期以來台灣的經濟比中國更發達,從19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台商把產線移到人力更便宜的中國去,特別是廣東一帶,從早期的紡織、玩具,到近期的iPhone 周邊與計算晶片。台商也被共產黨視為是有影響力的中間人,他們可以在台灣幫忙宣揚「祖國統一」的情節。
中國試圖透過一系列的稅收減免、補貼及其他措施吸引更多的「台商」,許多城市都有專門針對台灣人的方案和商業園區。台灣問題專家任雪麗(Shelley Rigger)在她的著作《 The Tiger Leading the Dragon 》中提到,台灣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崛起。雖然中國的人均生產額還是遠低於台灣,但沿海一些大城市經濟規模已遠超台灣,有因此許多人台灣人移居到中國工作。
目前估計有100萬的台灣人在中國工作,對於2300萬人口的台灣來說是一大損失,而中國明目張膽的文攻武嚇也加劇兩岸關係惡化。該報導指出,在台灣連奶茶都可以成為政治問題,台灣的網友自動自發整理了一份珍奶店的排行榜,最前面的是在中國幾乎沒有分店的公司,而最後面的則是最支持兩岸統一的店家,這些被形容為「跪著舔」的企業,在台灣越來越不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