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1)日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壺腹癌惡化病逝,享壽68歲。2019年榮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該年10月也因罹患壺腹癌辭世,享年46歲。壺腹癌對大部分人來說是陌生的疾病,但近年觀察病例有增多的趨勢。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秀伯曾受《好心肝》專訪,說明壺腹癌的常見症狀及好發的族群。

王秀伯說明,「壺腹」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的內側腸壁,是總膽管和胰管會合處。膽汁和胰液在此匯流後,注入十二指腸進行消化功能。一般透過內視鏡檢查時,假如沒有進到十二指腸的部位就不易診斷,因為一般內視鏡是往前看的,壺腹位於側面,導致初期的壺腹病灶不仔細觀察,很難被發現。 

王秀伯談到,過去發現這個部位患病的時候大多已轉為癌症,甚至可能已經入侵周圍的器官,所以難以區分是原發症、還是從胰臟或膽管等處來的癌症。現在醫學進步,已經可以診斷出早期的壺腹腫瘤。其中「黃疸」是壺腹腫瘤最常見的症狀,壺腹控管總膽管來的膽汁流向十二指腸,假如發生腫瘤,容易堵住引起黃疸。

他表示,壺腹癌男女發生的比率相當,少數族群要多注意:例如家族性息肉症,這類患者也容易在壺腹上長出腺瘤,進而轉化為癌;另外還有PJ症候群(黑斑息肉症候群)患者,因為整個消化道有息肉分布,也容易在壺腹上長出腺瘤。這2類患者接受內視鏡檢查時,應多留意壺腹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