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布採檢陽性率趨勢,資料顯示,最高落在5月15日的6.3%,近日則約在2%以上,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校正確診人數後,透過每個採檢日的統計數字,較能夠看出疫情進展,目前看起來還算平穩。但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對此並不認同,「看每日採檢陽性率趨勢,來判斷疫情減輕或加重,我覺得不行。」
潘建志表示,採檢能量逐漸增加後,每一天採檢數都在增加,甚至篩檢站分佈的地區也在擴大。「會接受採檢的人,有可能是發燒的人,有可能是萬華接到簡訊的人,有可能是整個醫院(比方台大醫院8000人),或是整個學校(朝陽大學1200人),同個醫院和學校不會天天驗。」
他說,人們也因為各種不同理由接受採檢,所以...比率中的分母組成每天都不一樣啊!因此採檢陽性率代表的意義,每天都不同,昨天和今天不能相比,今天和明天也不能相比,不代表萬華,不代表雙北,不代表全國,什麼都不能代表,畫成折線圖很奇怪,拿來判斷趨勢更奇怪。
既然如此,真正的陽性率要怎麼做?潘建志指出,必須要同一個地區,比方萬華區,把居民編號,每天亂數抽樣足夠的樣本數,一個一個去找到人,採檢做PCR,得到陽性的比率,再放大回推整個地區的陽性率。
不過回推也是有誤差的,潘建志解釋,要有統計上百分之95的信賴區間標示。同一個地點天天這樣做,才有每天的可比較性,才能推斷趨勢。
他說,很基本的流行病學ABC,但覺得上上下下懂的人好像很少,還自嘲「那我寫這個幹嘛?我也不知道」,直覺上不寫出來不行啊。
潘建志發文內容。 圖:截自潘建志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