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拍板未來要將福島核廢水稀釋後排放入海,引發中國、韓國及台灣等鄰國不滿,而日本媒體則統計中韓等國的核廢水排放量,反擊各國其實同樣都是把稀釋後排入海水或大氣中。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20日)批日本不講科學、不負責任,表示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站的排水不同,並無大量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要求日方正視國際社會質疑,不要打著偽科學旗號混淆視聽。

日本NHK、產經新聞等媒體日前報導,核能發電廠運轉通常都會產生氚,且目前世界各國都把氚稀釋後排入海洋或大氣中,中國與韓國也不例外,更列舉中韓排放氚的紀錄。

對此,汪文斌批日方的說法是偷換概念、轉移視線,不講科學也極其不負責任。他強調,福島核廢水與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本就不同,第一是來源不同,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遵循國際通行標準,經處理檢測達標後,有組織地排放「非放射性」廢水,且全球核電站多年實踐都證明這是安全可控的;然而福島核災是最高級別的核事故,其廢水來自流經熔融損毀反應堆堆芯的冷卻水、地下水和雨水等,含有大量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這些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國際上也沒有排放先例,其對海洋生態及公眾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

第二點則是處理難度的不同,汪文斌指出,日本採取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技術對福島核廢水進行淨化處理,但最終是否能達到排放標準仍需驗證。據ALPS小組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截至2019年,福島核廢水即使經過ALPS技術處理,仍有73%的核廢水超出日本排放標準,且東京電力公司的報告也曾指出,ALPS運行多次,至今仍然有過濾後污染水中「碘129」等同位素活性濃度超標的情況。

此外,國際期刊《科學》雜誌也指出ALPS在淨化處理過程中依然可能漏掉多種放射性壽命更長且更危險的同位素,日方能否保證處理過程的長期穩定運行,依然是問號。

汪文斌表示,日本政府曾對福島核廢水處理提出氫氣釋放、地層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釋放和海洋排放等5種方案,然而最後卻在未與國際社會和利益相關方協商、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下,出於私利,單方面選擇對自身經濟代價最小的海洋排放方案,把最大的環境健康安全風險留給世界,將本該由自身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全人類,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汪文斌也呼籲,日本現在要做的不是打著偽科學的旗號混淆視聽,而是真正秉持科學的態度,正視國際社會的質疑反對,認真履行國際義務,糾正以排入海洋的方式處置福島、核廢水的單方面錯誤決定,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