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下班後又是新的一輪戰爭。小花與小伍就是這樣疲憊的爸媽,好不容易把所有公司交代的任務都完成,挨到下班時間,馬不停蹄地趕往愛子愛女的身旁,接送小孩往另一個才藝班邁進。班主任訴說孩子很久沒寫英文練習作業單,晚上八點又收到學校導師的簡訊通知,功課從開學以來就一直有漏寫狀況。疲於奔命的爸媽眉頭皺著老高,卻也沉著住氣,眼看所有人都因疲憊而情緒緊繃,家庭大戰一觸即發。小花、小伍拼命地思考,究盡自己哪裡還做不夠,為什麼盡心盡力如犬馬效勞,卻一直沒法讓孩子維持負責、遵從的學習態度。

關於功課、關於複習,到底是為什麼呢?春節連假即將來臨,讓我們從新思考,寫功課的各種理由。根據學習與記憶的理論,重複回想這樣的練習活動能夠幫助新的學習經驗,記錄在大腦中。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活動不是指機械化的重複內容,切忌依賴內容農場的大量複製貼上程序。要鞏固學習成果,變成一種具有應用性的行為表現,需要我們重新提取學習當下的歷程經驗。包含:教師鋪成為何學習的情境,文字類推應用的心像脈絡或數學計算的具象化、步驟化等歷程。複習其實是一種再次學習的活動,沒有師長引導下,倚靠自己提取回憶來強化整個學習歷程的神經路徑,可以再次活化學習路徑的連結。之後,在各種可以運用的情境下,才容易被觸發並彈性地活用。

老師基於系統管理,會訂定一套讓全班都一致可循的複習策略。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則要有個別化地陪伴互動,學習從基本的複習功課中,量身打造屬於孩子地複習、整理攻略。低年級時,耐著性子學習把字畫得漂亮,是很棒的成就,而陪伴孩子對字的組成、字義、字型辨識或造詞、造句等學習活動感興趣,更可以養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態度。

中年級後,花些時間跟孩子討論,「為什麼要寫功課」,並適時的引導孩子了解「記憶與學習的關係」。在陪孩子複習功課時,幫助孩子重新經歷各種可以回想學習背景與內容的線索,這樣的複習經驗對於孩子未來想要拿這些知識應用時,更有事半功倍、隨心所欲之效。

高年級時,協助孩子回憶今天的學問,可以引領孩子發掘自己的學習強項、不擅長的學習弱勢。稱讚他善用自己的思考邏輯、陪伴她應用優勢管道去彌補記不起來、表現不好的劣勢學習(也許是音樂性地聽覺記憶可以彌補語文上音標失準的問題),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並突破自己,這是在陪伴寫作業歷程中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學習禮物。

出拳頭還是給饅頭,其實都是要花時間。既然都決定要跟孩子一起經歷學習時光,那就一起長大、一起認識學習是為了什麼,如何才能學出自己的心得、學出自己的成就。學習之路長遠,千里始於足下。

作者 : 張瓊文 /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