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國民黨團6日在立法院會提出「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及「台美復交」兩項公決案,獲得院會無異議通過。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今(16)日召開「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指出,關於支持用哪一個國名與美國建交,有38.3%的民眾選擇「台灣」、13.5%支持「台灣括號中華民國」、23%支持「中華民國括號台灣」、20.8%支持「中華民國」及4.5%未表態。

至於台美建交後的國名,民調結果顯示,有20.9%支持「十年內推動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有23.3%支持「再維持中華民國一陣子、之後再推動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47.5%支持「一直維持中華民國」,有8.4%未表態。

若以年齡別進行對於自己身份認同的看法交叉分析顯示,認為「只有台灣人」的受訪者,15-19歲有32.4%、20-29歲有41.3%、30-39歲有40.9%、40-49歲有36.9%、50-59歲有35.4%、60歲以上有43.5%。認為自己的身份認同是「台灣人及中華民國人,且台灣人優先」者,15-19歲有50.2%、20-29歲有34.1%、30-39歲有26.9%、40-49歲有17.7%、50-59歲有11.9%、60歲以上有10.4%。

台獨聯盟民調小組召集人魏聰洲表示,會做到15歲的身份認同民意調查,這是為了因應四年後18歲的投票權開放。而身份認同的民調過去僅提供中國人、台灣人兩個選項,如政大固定於每年六月的民調,但今天的民調則提供三個,另加上「中華民國人」。身份認同「只有台灣人」,在政大六月的民調是67%,我們這一次是39%,兩者相距有28%之遙,很明顯的,前者距離事實很遙遠,有大量的人是因為沒有「中華民國」選項可選,才被迫選擇「只有台灣人」。

對於支持「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的立場來講,魏聰洲說,這個民調結果有喜有憂:喜的是1.就主權問題,超過八成的人是支持與美國建交。2.就國族問題,建交後的國名「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不論快慢)佔44.2%、個人身份認同「只有台灣人」佔39.4%、建交用的名字「以台灣之名建交」佔38.3%,這些數字說明想要把自己放在中華民國認同之外的,佔了人口的四成。相反地,想要把自己放在台灣認同之外,如身份認同「只有中華民國人」只有二成。3. 比較「以台灣之名建交」佔38.3%,以及建交後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不論快慢)佔44.2%,可知台灣主權問題的變少,有利於人民更敢選擇台灣之名。4.認同的演化表現在世代之間的逐步落差,一個國族取代另一個國族的趨勢是很確定的。5.「只是台灣人」、「台灣人及中華民國人,但台灣人優先」這兩項,加起來已經將近六成。在建交所選用的國家名字,台灣以及台灣括號中華民國也已經超過一半民意,「台灣優先」已經確定。

但魏聰洲認為,還有三點值得憂心:1.15-19歲這一世代很特例,很在乎主權確保問題,他們是最支持與美國建交的世代,但同時,也是對國族問題較不感興趣的世代,對於以台灣之名建交,這個世代最不感興趣,「只有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在這個世代的比例最低,這說明了學校教育裏所提供的國族歸屬感,與認同轉型中的社會是有所脫節的。如同他們的哥哥姐姐覺醒的故事,將會在這一世代之間發生,而所謂的覺醒,也同時意謂著感受被國家所騙的傷害。2.只有一半的人知道護照封面要變更的新聞,認同議題儘管敏感,很明顯這次並不能引發足夠注意。3.不支持護照封面關於ROC變更的人口,是支持變動或進一步變動合計的1.5倍。但若只看知道護照變動新聞的人口,這個數據大降為0.8倍。

魏聰洲也提出了4點結論:1.比較其他認同趨勢的數據,與知不知道護照封面變動時事的態度差異,可知政府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溝通。2.台灣目前正在經歷一場國族再確定的社會轉型,不是過去我們所知的台灣國族取代中國國族ing,而是台灣國族取代中華民國國族ing,台灣優先已經確定,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優先順序已經易位。台灣最大公約數已不再是蔡英文總統所認知的「中華民國台灣」,如此前後排序只會產生一個意外效果,那就是挽救中華民國漸消褪的優勢,如果這麼無法不說中華民國四字的話,是不是可以考慮這任期最後幾年改口為「台灣中華民國」?3.國民教育的改革仍落後於社會的進步。4.目前想要把自己放在中華民國認同之外的佔了人口的四成,當它提高到五成時,就會是制憲的時機來臨。

該民調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調查,在10月12日到13日以電話(市話和手機各佔一半)成功訪問1073人,在95%的信心水準下,約加減2.99個百分點,加權方式依內政部人口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層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