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剛在北京全國人大通過,美國即將採取制裁措施,台灣也立即面對這個突變。蔡英文總統已經多次表態,一次比一次具體。陸委會主委陳明通5月28日受訪時,提出行動方案的4大指導原則,包含政府主導、陸委會跨部會整合、由政府所成立的法人機構來執行整合民間與跨部門的公私協力、編列預算挹注經費等。然而我最擔心的還是國安部門如何在政治上的嚴格審查,千萬不能讓共諜與藍絲混進來。這個工作必須低調、耐心的進行,不可高調宣揚。

幾乎所有國際輿論都認為,中國在徹底拿下香港後,下一步就是針對台灣了。這個唇亡齒寒關係台灣人也十分明白,是年初總統立委選舉“亡國感”的最大來源。因此台港人民同心同力,在所不辭。即使在某些做法上有不同看法,也應該心平氣和討論,不要訴諸於情緒,尤其要防止中共第五縱隊與網軍的興風作浪,挑撥離間。

最近看到一些帖文,將過去香港人如何看不起台灣人;香港人如何反台獨;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對台獨如何不友善等等。我想,這些都是過去,要用新的視覺看待今天的香港與香港人。

台灣與香港經歷了不同的路徑,香港在英國超過一個半世紀的統治,營造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與高度發展的商業社會。香港的自由、法治與國際觀,的確引以為傲,但是也給香港人帶來急功近利心態。

台灣如果持續日本的統治,引入明治維新的脫亞入歐,二戰後也與日本一樣由美國主導,那麼可能接近香港的情況。不幸的是成為中華民國獨裁統治的殖民地,導致法治與自由倒退,拉大與香港的距離。

香港反送中抗爭讓中國當局感到威脅,中國十三屆兩會21日宣佈將審議「港版國安法」。(示意圖) 圖:翻攝自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臉書(資料照片)

當年香港看不起台灣,現在則是台灣看不起香港?沒有必要這樣冤冤相報。台灣的民主是在美國支持下成長的,香港錯過那個時機而淪為中國的不民主。但是目前香港人與中共爭取民主的鬥爭,絕對不亞於台灣人對民主的爭取。兩地的比較應該互相鼓勵而不是彼此瞧不起,也不能以小部分人的言行作為香港人或台灣人的代表。

黎智英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急切的要求美國與台灣拿出行動出來。他本人正在被審訊,下個月可能定罪,他也無法出境。他的呼籲,即使言辭比較粗糙,也是可以理解,那是為了整個香港。

我與黎智英在香港時就認識了,那是我老闆張五常的關係。我們離開香港移民美國時他設宴相送。他創辦的壹傳媒有利有弊,不能全部以“民粹”來否定,我更肯定他的反共;但是對台灣來說,統獨更為突出。現在香港如果沒有蘋果日報,媒體生態不知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即使閱讀網路收費,讀者還是積極響應,以延續它的性命。

台灣的壹週刊在打扁時扮演不光彩角色,傷害台灣的民主運動,我曾為文批評。然而台灣媒體生態本來眼光就狹隘短淺,喜歡大肆炒作社會新聞,不單純是黎智英的原因。後來黎智英在台灣發展壹電視,高薪聘請馬英九密友金溥聰為總裁,花了巨款還是鎩羽而歸,應該是他開始認清馬英九偽善而實質親共的真面目。

不少朋友,包括香港年輕人都與我討論過對黎智英的看法,主要聚焦在他是民主鬥士,還是生意人?現在看來,兩者也可以結合,具有民主理念的生意人。為此付出不少生意上的利益作為代價。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圖:林雨佑/攝(資料照片)

香港本土運動的發展,壹傳媒開始也站在老泛民立場,沒有認同年輕人的本土意識,包括在雨傘運動期間,我也有所批評。這與黎智英的大中華意識分不開的。所幸在反送中運動當中,黎智英的觀念可說換了一個人,那是我從觀察香港蘋果日報的言論得出來的結論。因此他不但站在第一線,也一直成為中共的主要打擊對象,我們應該拋棄舊觀念而對他給予支持。

未來如果有比較多的香港人移居台灣,因為過去經歷的不同而會產生文化上的一些衝突,例如香港的現代、開闊、務實與台灣的樸實、單純與相對保守,也應該彼此取長補短,構成台灣更完美的社會形態。關鍵在於大家都要謙卑,不要有主客的隔閡,而是具有共同理念,熱愛台灣,反對共產黨的獨裁統治。

台灣人口的減少是嚴重國安問題,能夠引來香港人而不單純是外籍新娘,一定會影響人口結構與意識形態,讓台灣更加多元化,而反共意識勢必增長,從而加強台灣這個民主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