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肆虐,導致中國各工業重鎮一一封城,全球開始出現供應鏈斷裂的情形。《華盛頓郵報》稍早刊登該報專欄作家歐森(Henry Olsen)的一篇分析,提醒全球企業該認清中國並非良好投資標的。

歐森指出,跨國企業過去數十年來被中國的廉價而熟練勞動力和穩定的政府統治所吸引,紛紛湧入投資,如今他們該重新考慮走出舒適圈了。

歐森指出,冠狀病毒的爆發是對中國工業園區的首次衝擊。這種疾病的傳播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中國被迫隔離數千萬人的家園,並限制各省之間的旅行,這既是經濟危機,也是人道主義危機。成千上萬的工廠處於閒置狀態,幾個月內將不會重新開放。其他工人的工作能力降低,因為工人擔心感染而不敢到工廠,而開放工廠的貨物則被邊境檢查停頓,以確保該病毒不會傳播。

這個問題正嚴重導致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歐森表示,許多西方公司依靠中國製造的零件在其他地方組裝產品。來自中國的零件流動停擺,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貨物流動也就跟著停擺。專家們已經預測,全球經濟因此在今年第一季度根本不會增長,這是自上個10年的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出現的全球低迷。

各國企業不得不懷疑,中國面臨這些神秘流行病的風險是否特別嚴重。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數據,SARS病毒於2003年在中國爆發後,造成數千起感染,死亡率高達10%。根據實驗室測試,這是冠狀病毒的另一種形式,當時中國還不是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因此其爆發所造成的破壞比現在的情況要少。但是在這一時期,沒有其他全球大國出現過兩種神秘且迅速傳播的病毒,由於這種事情可能再度發生,是否值得冒這種風險?

歐森指出,除了武漢病毒外,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也是企業現在必須權衡的另一個風險因素。美國聯邦檢察官13日起訴中國電信巨擘華為,指控該公司從事敲詐勒索和串謀竊取工業秘密的行為。美國和許多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指控中企在共產黨政府的監視下竊取其技術,如果對華為的指控只是冰山一角,則意味著美國將不得不開始求助於自己的法院系統,來懲治涉嫌的不法之徒。西方企業與中國公司簽約時有必要重新考慮,也許應該換去一個風險比較小,沒有跟美國政府針鋒相對的國家或地區。

歐森提醒第三個因素是氣候變遷的壓力,將很快打擊與中國的商業往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排放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美國和歐洲可以減少的排放量。但是,西方發達國家將承擔大部分責任,因為它們是對中國工廠進行投資,然後向西方出口商品的背後驅動力。這授予各國當政者在打算認真處理減少碳排放問題時,一個很有力的工具:課徵碳排放稅等相關稅金。這些稅金將提高從溫室氣體排放量嚴重的國家進口的商品的價格,像中國這樣靠燃煤發電崛起的工業國家將受到嚴重打擊。儘管全球面臨減少排放的壓力,中國仍在建造數百座燃煤電廠,遏制全球氣候變遷而停止燃煤發電,意味著中國的工廠將看到其能源成本急劇上升。

歐森指出,上述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製造業回到已開發國家或其勢力範圍內生產的成本效益,不斷提高。例如,美國和加拿大不會因為傳染病大流行而關閉工廠,也越來越沒有依靠清潔燃料作為能源的風險;鄰近的墨西哥可以提供廉價的勞動力,而墨西哥對這兩個巨人的經濟依賴,意味著它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壓力的影響。歐洲公司具有相同的激勵機制,也有東歐低成本國家可以成為投資標的。

歐森表示,以上這些都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但是任何一家理性的公司都必須看得懂這個趨勢,緩慢而穩定地跟中國脫鉤在短期內將花費金錢,但從長期來看,可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歐森,從3個面向提出企業該與中國脫鉤的原因。   圖:翻攝自歐森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