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廢時的脫歐事件終於落幕,英國歐盟將就雙方的關係進行後續的談判,無論脫歐後英國的發展是更好,還是更壞;相對的,各會員國也在看著雙方未來關係如何定位,這不僅牽涉到歐盟各國的各自利益,也正不斷的考驗歐盟凝聚力,是否有其他的國家會跟著脫歐,讓這個曾盛極一時的歐洲共和國走向衰微,值得密切觀察。 

拉緊英國

也許是擔心英脫歐成為榜樣,尤其是一些發展狀況較好的國家可能會改變對歐盟的態度,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稱只要英國保證公平貿易,就會跟倫敦建立深厚關係;他更表示歐盟願意提供一份完整的貿易協定,作為這一夥伴關係的核心支柱,其中包括取消關稅。我們現在必須就具體與有效的保證達成共識,以確保長期的公平競爭。這代表建立一個機制來維護我們目前在社會、環境、氣候、稅收和國家援助事務上的高標準,以及它們在未來的發展。歐盟這樣的宣示無疑的還是把英國視為歐洲大家庭的一份子,不希望英國離歐盟太遠,也不希望其他國家起而效尤想要脫歐。

強生則在一場題為「釋放英國潛力」的演說中強硬反擊道:「沒必要在自由貿易協定中,接受歐盟在競爭政策、補貼、社會保護、環保或類似方面的規則,就像歐盟沒有義務接受英國的規則一樣。」 

歐洲大一統

歐洲統一的思想,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想要效法羅馬帝國時代一統歐洲大陸的概念與人士就不斷出現過。遠的不說,近代以來的代表性人物就屬拿破崙與希特勒了。拿破崙一度統一歐洲引起英國的驚懼,後由英俄聯軍打敗拿破崙,讓拿破崙的歐洲帝國夢碎;希特勒則一度席捲歐洲,甚至差點攻佔英倫三島統一整個歐洲,後來也敗在擊潰拿破崙的俄羅斯人手上,使得第三帝國夢功敗垂成。

歐洲大一統觀念的再現乃在1957年3月25日,六國在羅馬簽署《羅馬條約》。該條約生效後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乃成為現代歐盟的前身;1993年,共同體的12個會員國正式同過《馬斯垂克條約》,建立了歐洲聯盟,也讓成立歐洲共和國的呼聲高漲,在蘇聯垮台及全球化概念被封為圭臬的時代,歐盟領導人意氣昂揚,希望整合整個歐洲大陸讓歐洲成為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相互爭鋒的世界大經濟市場。

歐盟共有27個會員國(不含英國),聯盟的高潮在2009年世界金融海嘯以及資本主義氾濫到極致後逐漸下修。由於金融海嘯牽扯出的各國財務危機以及各大銀行之間壞帳連連的困境,幾乎使得少數國家面臨國家必須倒閉的噩運,尤其當年號稱「歐豬五國」的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除了自身國債高築,歐盟必須出面協助處理,尤其是當時財政狀況較好的英、法、德三國必須蓋誇承受這些國家的財政爛帳,否則歐盟無法維持下去,這幾國也無法再待在歐盟中,這不僅讓這三國財政吃緊,也造成國內民粹主義者興起。

這些民粹主義者不斷質問為什麼要替這些歐豬國家收拾善後,為什麼為了維持歐盟的完整,這些情況較好的國家就要出面解決其他失責的國家呢。這也是各國獨善其身的聲音又再出現的原因。

這其中最具體的就是英國決定脫歐,尤其英國歷史慣例是孤立主義,除非歐洲發生獨霸危害英國利益的狀況,否則不干涉歐陸事務是英國千百年來的民族共識。 

骨牌效應

英國脫歐一波三折,歷經近四年的時光就在這種「獨善其身」(脫歐)還是「兼善天下」(留歐)的觀念中擺盪,如今脫歐已成,未來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相互定位為何將會成為各會員國的參考指標。未來各會員國就算不脫歐,也許會跳出來計較如何取得在歐盟之中更好的待遇。

再說歐洲一體的概念再被打破後,脫歐的道德障礙降低,未來的國家要脫歐罪惡感也已降低,繼英國之後會否再有國家醞釀脫歐,導致歐盟土崩瓦解,這是歐洲值得關切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