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心理師你好,今天在報紙看到一篇文章「就是愛牽手」,作者提到「與太太在婚前、婚後都喜歡牽手,雖然別人覺得很奇怪,但是他們到現在還是常常牽手」。讀到這一篇文章,讓我內心百感交集。其實,在一年多以前,我跟另一半也是經常牽手,睡覺前牽手、走在路上手挽著手。但是現在,我們不再牽手了。如今,牽手是我不知如何啟齒的請求,在路上看到有人牽手,我會想要趕快走開。請問,當所愛的人,不再牽我們的手,該如何面對呢?
這畢竟是一種失去的經驗,既然是失去,傷心、難過總是難免,因此處理、療癒自己的心是首要任務。如果先觀照自己的感受,觀察這些情緒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日常呢?就像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會影響人們觀看事情的注意力與記憶。快樂時,會有較寬廣的眼界、對自己、他人會比較寬容,傷心時比較容易注意細節、鑽牛角尖,喚起不愉快經驗。
心理師請問:「觀看以後,可以再做些什麼呢?」
可以採取一些行動,轉換自己的心境、沉澱滋養自己的心與感受。也許是跟好朋友聚聚、看看小說、聽聽音樂、走入大自然、尋求專業協助…。你決定試試這些方法,也決定再次與自己的信仰連結。
你說:「我發現面臨的牽手問題是無常的一種展現,我決定學習接受這樣的境。我也發現這個牽手的困惑,可以磨練自己面對失去後,還能去愛的勇氣。我也面臨如草原小木屋小說中的主角蘿拉,在面對她摯愛的狗死去後,因悲傷、害怕再失去,拒絕讓其他狗進入她生活的處境。但是現在,我也如蘿拉一樣發現,原來曾經失去摯愛,還是可以再次去愛」。
你決定觀看彼此的關係。你說:「其實並不確定自己與對方以前是否真喜歡牽手,也許對方是順應我的要求,現在他只是勇敢表現真實的一面」。你驚訝地發現:自己似乎有周杰倫「明明就」這首歌描寫的「明明就不習慣牽手,為何主動把手勾」的問題。原來牽手對我是一種擁有的象徵,原來自己是如此害怕失去。
那天,你語帶平靜地說:「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計較是否牽手了。雖然心理學研究說,伴侶之間的身體接觸有益身心健康,但是,其實只要能夠相互陪伴,任何形式的陪伴都值得珍惜」。
作者:黃素英/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天晴診所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黃素英臨床心理師。 圖 : 黃素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