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於 1973 年辭世, 45 年後重新深入探討他生活的各面向,包括他的鍛鍊和飲食營養計畫。根據英國媒體《 Joe 》報導,李小龍的時代還未有 YouTube 、 Instagram 等媒體,除了電影中的武打場景,李小龍的健身和飲食還處於未受披露的狀態。
《 Bruce Lee: A Life 》作者 Matthew Polly 揭發,李小龍的訓練方式就像現今的運動員一樣。雖然現在運動員去健身房來鍛鍊肌肉稀鬆平常,但是在李小龍當紅的年代,不時興重量訓練的概念。
過去的觀念裡,如果想要在你的運動專業領域中有更好的表現,普遍認為要繼續練習該項運動。舉例而言,以前看不到足球員或橄欖球員在做臥推或深蹲,他們只練習衝刺邊線等。
李小龍是第一個將戶外健身融入每日例行事項的運動員。 Polly 表示,李小龍認知到「重量訓練能成就武打層級」。為了提高肌肉耐力,李小龍訓練拳擊技巧、跳繩和路跑,每天早上跑 4 到 5 英里。他也大量投入重量訓練,每周舉重 3 次,車庫裡有各種健身器材,深蹲架、臥推、啞鈴和抓握器材。
▲李小龍也大量投入重量訓練,每周舉重 3 次,車庫裡有各種健身器材。(示意圖/取自 Unsplash )
李小龍的 2 個學生 James Yimm Lee 和 Allen Joe 也受到影響,成為很早期的健美愛好者。這一切成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只是愛好。即使他看電視仍舉啞鈴鍛鍊,穿上褲子時,也正在做保持平衡的動作。如此密集的訓練最終累積成傷害,後來他運動後很快就會肌肉痠痛和疲憊,為此他購入電療儀器。
在飲食方面,李小龍認為預防和治療疾病,飲食都扮演重要角色。他是飲用高蛋白奶昔的先驅,整天都會飲用含蛋白粉、冰水、奶粉、蛋、蛋殼、香蕉、植物油、花生粉、巧克力冰淇淋等混合而成的奶昔。他的補充品內容物非常獨到,例如他經常將生漢堡麵包打成飲料喝下。
雖然你可能認為李小龍是為了表演才這樣嚴格飲食及鍛鍊,但他也是為了保持他的外觀身材,「武術可能是他的熱情所在,但他的職業是表演」, Polly 說。李小龍從來沒有想要變成健美型運動員,而是變得結實且線條分明。
當時好萊塢的主流是身材高大的白人男性,李小龍覺得他要非常努力訓練才能取得相同的地位。李小龍自律的健身和飲食計劃,也幫助實現目標,躍升為巨星。
▲李小龍自律的健身和飲食計劃,也幫助他目標,躍升為巨星。(示意圖/取自 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