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峰會的聯合聲明最終沒有胎死腹中,雖然歧異諸多,但是能夠達成協定,美國在雙邊貿易談判後期宣布將制裁歐洲商品,乃屬推波助瀾之力。這樣「衝突又合作」的經貿關係反映出歐盟面對中國勢力的崛起險象橫生,也暴露出雙方在川普政府猛功暴擊之下,必須聯合以抗美國壓力的現實面。

歐中貿易峰會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科(Jean-Claude Juncker)日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了第21次歐盟-中國領導人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對於貿易內容充滿了歧見,主因在這些差異點造成了中歐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與失衡現象。

這個談了5年的歐中投資協定,雙方雖然承諾在2019年前,取得協定所必需的具體進展,特別是「投資自由化」方面,以便「在2020年達成高水準與優質的中歐投資協定」。歐盟的新戰略是,「堅持要求在中國的歐洲公司享有與中國公司在歐洲相同的權利」,如果歐盟企業在中國始終得不到較平等的待遇,對歐盟來說是處於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

川普政府始終認為歐盟尤其是德法兩國對於中國貿易的態度過於軟弱,要求歐盟採取強硬的立場,歐盟受到美國的壓力乃在此次毆中峰會中對於中國政策改弦更張,由溫和轉向強硬,將中共視為「體制性競爭對手」。歐盟認為,中共沒有履行其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承諾,且沒有與歐盟形成對等的貿易關係有關。

歐中聯合聲明也提到備受關注的5G技術合作事宜。聲明稱,雙方歡迎在2015年以來,在5G合作機制上取得的進展,並開展技術合作等進一步交流。這代表在美國的壓力下,歐盟仍然不會放棄使用華為5G設備,中國大陸媒體更以此為題報導歐中峰會取得重大進展。

不過,傳聲明的最終版本離初步的5G「積極言論」相差甚遠。其主因就在於美國始終害怕華為掌控5G的世界市場,讓美國在未來經濟網路中落後一大截,所以不斷地向歐盟傳達壓力,因此,5G設備已成為檢驗歐盟是否願意解決中共問題的試金石,或許歐中峰會聲明不會明文禁止中國5G技術,但「歐盟仍然可能實質排除中國網路基礎設施提供商」。 

美國臨門一腳

歐中之間對於雙方經貿歧見爭議不斷,然而美國對歐盟經貿的態度卻反而讓中歐雙方各讓一步,達成協議。美國在雙方仍在溝通峰會聲明的後期就宣布要制裁歐盟1百多億美元的產品,尤其美國瞄準了空中巴士與賓士汽車這兩項歐洲最具優勢的工業,要予以制裁,就被認為美國根本就是挾國家力量在打擊私人企業。這樣的經濟氛圍使得一直搞不定中美貿易協議的中國與歐洲有著同病相憐的共同感,雙方反而在原先有些「卡卡」的貿易談判上妥協讓步,希望建立共同陣線以對抗美國一波波的貿易戰。

貿易監督機制

首先聯合聲明強調,雙方承諾在「開放、不歧視和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建立經貿關係,確保公平競爭的環境;雙方也同意,「不應該有強迫技術轉讓」。對於外國企業來華投資,中方將「消除影響外國投資者的歧視性要求和做法,建立平衡的投資保護框架,納入有關投資和可持續發展的條款」。

此外,聯合聲明中也提出「雙方同意建立高層溝通機制,負責持續督導談判,並於今年年底前向領導人報告進展」。針對歐盟指責的強迫技術轉讓問題,雙方則同意「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關於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改革的工作,並將合作參與該進程」。

中國的讓步

歐盟在峰會前向中方提交聯合聲明的草案,等待中方同意。路透社曾報導,歐盟官員說,中共官員最初刪除和修改了其中許多內容,導致雙方不發布聯合聲明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中國的修改內容,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國家的特使均表示,無法支持中方修改後的聯合聲明。尤其在所謂中國市場准入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國家資本」原則,導致歐盟覺得中國誠意不足,直到美國決定制裁歐盟消息發布後。

顯然美國成為促使歐盟與中國在經貿議題上走向合作的重要推手,但是歐盟與中國走向一起也代表了世事無常,利益優先的國家社會現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