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27)日公布空氣品質監測初步統計結果,說明今年統計至12月19日止的空氣品質監測初步資料,除了臭氧以外,其他汙染指標呈現下降,環保署認為,在本土污染減量工作上須在揮發性有機物質上加強。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全台各空氣品質區的臭氧小時AQI不良日數比率,竹苗及雲嘉南空品區達橘色提醒比率較去年上升,其餘均為下降或持平,而今年並沒有臭氧小時濃度達到紅色警示。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根據近五年來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除了臭氧之外,其他汙染物質,例如pm2.5等都有下降的趨勢,而在紅害警示上,若以一天中有1個測站日平均pm2.5超過54,就算做一次,而今年下降到499次,低於目標的698次。

但在臭氧防治方面,則是需要降低VOCS的排放量,空保處專委徐淑芷表示,VOCS有八成以上來自工廠排放,但由於其特性就是一排出就馬上揮發,因此單純裝設改善裝置效益不大,較難控管,需要將管線完全密封。

張順欽指出,除了需持續關注境外臭氧影響外,境內臭氧生成與二氧化氮跟揮發性有機物質有關,當二氧化氮污染減量時會因大氣中化學及物理機制造成臭氧污染消長,因此在本土污染減量工作上須在揮發性有機物質上再加強。

全國測站污染物濃度近五年的變化。   圖:行政院環保署/提供

近五年來空氣品質指標(AQI)的變化。   圖:行政院環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