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27)日公布民國105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832人,較104年增加676人,癌症時鐘較以往快轉2秒,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一人罹癌;且10大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為第一,對此,國健署說明,民眾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才能儘早發現,提早治療。

據報告顯示,105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4年相同為63歲,前10大癌症發生人數則由大腸癌居冠,2至10名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及食道癌。

國健署說明,由國民健康署及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針對50-69歲接受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民眾,共307萬人為研究對象進行10年的追蹤,比較篩檢組及未篩檢組死於大腸癌的風險,結果顯示,篩檢率為56.6%(定期複篩率為52.3%)時,就可降低死亡風險達44%。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定期做四癌篩檢是每個家庭的作業,鼓勵家人要互相關心彼此,提醒做四癌篩檢,把防癌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若經篩檢陽性務必要確診,診斷為癌症務必尋求標準治療,切勿聽信坊間偏方,一旦錯過治療黃金期無法重來,千金難買早篩到。

國健署表示,民眾定期做大腸癌篩檢,可以降低44%的死亡率。   圖:國健署/提供

定期癌症篩檢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圖:國健署/提供

105年癌症發生數排名。   圖:國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