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七年,日本首相再度訪問中國。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趙剛分析指出,不可否認的是,中日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還存在分歧,安倍晉三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支援也未定,都是觀察這次訪問雙方領導人會談成果的重點。

趙剛在接受中新社訪問時指出,今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日出席中日韓首腦會議。10月下旬安倍首相即將訪華,時隔7年中日首腦實現互訪,今年又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週年,雙方都認識到了增強合作是有共同利益的,維護和平是雙方追求的目標,支援全球化經濟是雙方共同的理想。

趙剛說,但不可否認的是,中日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還存在分歧。

他認為,安倍此訪也有幾個未定因素:一是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支援未定,雖然日本官方一直說要支援「一帶一路」,但是並未就是否加入進來作出過明確表態。日本曖昧地表示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但沒有明確表態到底參與到什麼程度。

比如說加入亞投行,或者說具體地與中國在某一個第三方國家進行合作。因此,安倍此訪最有可能帶來的禮物是在「一帶一路」上作出明確表態,趙剛說。

二是對歷史問題的明確表態未定。趙剛表示,安倍在訪華前的10月17日還向靖國神社供奉了被稱為「真榊」的供品,說明他在歷史認識問題上沒有進步。

三是對釣魚島領土爭端問題未定。趙剛說,中國希望恢復到日本非法「購島」之前狀態,安倍不可能同意。雙方在東海問題上能夠保持積極磋商,但在南海問題上,中方則希望日方不要指手畫腳。

趙剛認為,安倍對此次訪華表現出積極的姿態目的有三。首先,安倍在國內第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對他來說是最後一屆3年的任期。安倍對內來講要修改憲法,此次訪華希望說服中國在修憲問題上不要給日本太大的壓力。同時也希望向中國解釋,修憲不是要走軍國主義道路,讓中國接受他的觀點。

第二,希望通過中國對朝鮮有進一步的接觸,並與其建立比較穩定的關係。

第三,希望與中國搞好關係,在東北亞地區,包括俄羅斯在內,求得一個大範圍的穩定環境。

趙剛認為,以上三個目的明確,得益於安倍在國內政治地位比較穩定三因此對外也顯示出更大的自信。安倍在未來執政3年中要做的三件事是:修憲,與朝鮮恢復正常關係,與俄羅斯交涉爭取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問題的部分解決。除了朝鮮問題之外,其餘兩件事也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想做但沒做成的事情。

趙剛分析稱,中日兩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在經濟方面有許多互補的地方,合作空間廣闊。中國在技術上可以向日本學習很多東西,同時,中國市場也對日本充滿吸引力。日本經歷了10多年的經濟不景氣,希望能在中國開啟市場。此次將有約500名日本商界領導人隨同安倍訪華,中日在經濟方面的合作值得期待。

展望未來,趙剛說,中日兩國在經濟上、民間交流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問題上都有著很好的合作前景和基礎。特別是民間交流,在兩國關係緊張的時期一直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安倍此次訪華前,雙方還確定了從中國新租借大熊貓的方案。

延伸閱讀》

訪華前夕談台灣問題 安倍: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持立場

安倍即將訪中 中駐日大使在官媒撰文營造友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