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距今約百年,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所寫的《再別康橋》詩句,如今就刻在英格蘭劍橋(Cambridge,舊譯康橋)大學國王學院一棵老柳樹旁的一塊紀念碑上,這裡也因此成了每天數千名中國遊客到英國的熱門「朝聖」景點。
不過,根據英國媒體近日的報導,由於人潮如織,實在太多了,劍橋市議員約翰·希普金警告稱,該市目前正陷入被中國遊客「淹沒」的風險,必須制定一項阻止他們紛至沓來的政策。他的這番話得到該市旅遊服務機構的附和,因為平日多達50人組成的中國旅遊團,常導致劍橋大學周邊的狹窄街巷無法通行。
事實上,不只劍橋,從白金漢宮到莎士比亞故鄉斯特拉福德,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牛津郡基德靈頓村,無不吸引著這群來自亞洲古老國度的人們蜂擁而至。
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約翰·希普金說,劍橋市正處於「自我毀滅的過程中」。他表示,這座城市的旅遊業難以為繼。它正處於被遊客淹沒的風險中。當地居民發現,他們將無法進入這座城市的某些地方。
劍橋旅遊部門負責人艾瑪·桑頓也表示,「任何時刻,如果有50個人同時站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前面,就會一團亂」。
報導引述英國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平均有1.7萬名中國遊客在劍橋市過夜。2016年,英國接待中國遊客約26.7萬人次。到了去年,在該網站預訂赴英旅遊的中國遊客超過6萬人次,為2016年的兩倍。
劍橋市另一名議員蘿絲·摩爾也說,該市正盡力減輕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有大量遊客同時在該市漫步,將會使當地居民感覺沮喪」。在她看來,一種策略是讓遊客適時獲知更多資訊,「如果所有遊客都在同一條線路上漫步,就會導致擁堵。如果能讓他們前往不同地方,擁堵程度就會下降」。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稱,有幸來英國旅遊的中國人,多數一定要去一趟劍橋。到了劍橋的中國遊客,一定要抱著康河邊的老柳,甚至坐到樹杈上照一張,「儘管此柳可能已經非彼柳」。中國遊團散客,公費自費,一波接一波,接踵而至,「老柳樹受不了了,劍橋受不了了」,BBC如此形容著。
報導稱,英國旅遊熱點城市中,只有倫敦、愛丁堡和曼徹斯特,到訪的中國遊客人數超過劍橋。在英國,「中國遊客的數量和遊客的素質,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也是一個經常成為新聞的話題」。
基德靈頓(Kidlington)。沒聽說過? 99%的英國人可能也沒聽說過。BBC提到這個旅遊勝地「崛起」的過程稱,自從2016年夏天旅遊大巴把一車車的中國遊客卸到這兒以來,這個距牛津以北大約5英里(約8公里)的基德靈頓村的村民們,「寧靜的生活就被攪翻了」。
「基德靈頓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中國遊客似乎對村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興致盎然,一個勁兒的拍照,連門外的垃圾桶都不放過」,BBC毫不留情地嘲諷著。
何以莫名其妙地爆紅?英國媒體的「推論」之一是,中國遊客被一家惡作劇的旅行社耍弄,說這個村莊是小說哈利·波特中主人翁的童年故居所在地。《太陽報》開玩笑說,「或許是超自然的力量把中國人送到了基德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