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二線城市颳起健身風潮,健身房遍地開花。不過中國央視近來報導,中國60%的健身俱樂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問題,北京地區3個月以來有逾20家健身房倒閉。
綜合中新網、央視報導,有機構統計,2016年中國健身俱樂部就高達1萬家,產業市場規模達人民幣300億元(新台幣約1357億元)。然而,看似繁榮的市場上暗藏隱憂,北京地區3個月以來有超過20家健身房倒閉。
倒閉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健身房初期投入成本高,若資金準備不充分,就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再者,如果幾家健身房距離很近又沒有足夠的差異化,為了招攬顧客就只能打價格戰。
智研諮詢2017年發布報告顯示,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中國健身房最多的前10大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健身房數量成長超過50%。由於同業競相廝殺,不斷降低的會員卡費與水漲船高的經營成本,加劇經營難度。
央視報導,中國60%的健身俱樂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問題,健身房跑路引發的經濟糾紛也時有所聞。而絕大部分的健身房在關門前並未主動將預售卡內的餘額退給消費者,導致消費者維權無門。
一邊是傳統健身房的經營困局,另一方面全民健身也在形成新商機,有統計指出,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的總規模將達到1.5兆元,健身市場上的新興商業模式正在不斷推陳出新。
健身行業投資人Chris表示,健身房最大的成本在於地租。相較大而齊全的傳統健身房,如果轉變思路做小而美的健身工作室,不但可以把租金成本降下來,透過差異化競爭還能把利潤拉抬上去。
報導舉例,中國老牌健身品牌中體倍力過去也經歷過關閉潮,但現在把店面從3000平方公尺縮小到500至1000平方公尺,分時段提供不同的付費課程,並由傳統的年卡付費變成課程付費,業績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