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聯會正式發布聲明,自108學年起,凡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的多元管道將會從必考5科,參採至多5科,變成5科自由選考,參採至多4科。
根據招聯會資料顯示,在108學年度共有1963個系組參與個人申請,其中有6所學校的系組由於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中因為參採的學測科目不同,從而導致兩種多元管道所涵蓋的科目卻仍然合計5科超標,雖然是依照招聯會所規定的辦法來進行科目參採,但由於每一個系組的需求不同,因此造成等於涵蓋學測五科的情況發生。
現正最夯:中共女特工裝大紀元記者吸收國軍!海鋒大隊士兵洩雄二飛彈操作書
以中國醫學大學醫學系來作說明,該校於繁星推薦時所參採的科目為英、數、社、自等4科,但在個人申請中所參採的科目卻是國、英、數、自等4科,所以最後兩種管道所參採的科目合計為五科,超過了招聯會所規定的合計參採科目至多4科概念。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秘書戴念華提到,為了讓學生可以適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考科,因此調降參採學測科目的上限是必然的。讓學生在高中時期也能有多元的發展,避免讓所謂的選修課程成為學生壓力的來源,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因為過於多元的招生管道所參採的科目有所差異,從而導致考生在準備某一校系的系組招生時還得參採5科,未避免造成麻煩,因此招聯會決議給予各校系組的招生參採科目限制。
台灣現在的社會氛圍,反向鼓勵學生以考科科目學習為優先導向,導致學生在忙碌於考試時,還要為了申請入學而四處奔波,加上等待放榜時的身心煎熬,想要專心上課著實困難。沒有時間真正去了解到自己的特質或是志趣,也可能不清楚大學究竟要看甚麼,做備審資料只好拼命塞,白花了很多時間。其實,從106學年度開始,即有93%於第一階段便只採計至多四科,68%於第二階段採計至多4科,相較於108學年度起的全面合計採用至多四科,其實真正調正的幅度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