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金銀紙錢的燃燒量,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從105年起力推替代方案「以米代金」,吸引北市8家宮廟響應,106年再增加5家,至今已有13家宮廟自行製作平安米。台灣省城隍廟今年也加入響應行列,獨家製作創新平安米,特別搭配城隍爺治理陰陽、黑白分明的特色,推出獨一無二的「黑白平安米」,除了讓信徒可以替代紙錢外,拜完還可以帶回家與家人一起吃平安或直接捐出做公益。

「黑白平安米」的包裝上印有城隍爺、七爺及八爺,象徵眾神加持,並以城隍爺掌管陰陽二界、黑白分明的形象為出發,選用台灣在地白米、黑米,表達對城隍尊神的敬意。祭拜完後,信徒將黑白米帶回吃平安也吃健康,外盒還可以變化為居家、辦公祈福小物,也可將米直接捐作公益,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表示,追溯古代祭祀的敬奉品,大致分為吃、穿及配件等3大類,到周朝發展出「飲福受胙」的概念,意指祭拜後不焚燒,而是將這些敬奉品拿來分享,象徵吃平安、獲得神明庇佑,「以米代金」就是取自這個觀念,敬天之外,又可以分享、食用,響應環保,也能獲得神明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