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急於宣布朝鮮半島停戰 ,反觀倡議多時的兩岸和平協定有可能成真嗎?  

川金會變3國峰會?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南韓總統文在寅將加入6月12日美朝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的「川金會」,文在寅、金正恩、川普三人將共同宣布韓戰結束。

對峙60多年的「韓戰狀態」如果能夠藉由此次新加坡峰會而宣告結束,真可謂人類愛護地球,追求和平的世紀一大步。兩韓這樣的和平握手也自然成為受大家關注的台海兩岸關係議題,兩岸能否比照辦理結束戰爭狀態,走向真正的和平,必定會在川金會後再次受到各界的矚目,終究兩韓終戰後,兩岸分立問題已是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老問題中,唯一懸而未解者。

北韓棄核與朝鮮半島結束戰爭狀態,可說是近來中美朝韓四國不斷進行穿梭溝通外交的兩大重要議題。追求北韓無核化,事涉東北亞權力均勢與美國的太平洋區域安全,是美國最關切與積極的議題;朝鮮半島停戰問題則是兩韓能否結束60多年來對抗、衝突走向交流、和諧的契機,這可是南北分裂了70年後,朝鮮民族未來發展的大議題。 

朝鮮半島和平宣言

兩韓終戰協定係於1953年由北韓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簽訂的。4月27日,金正恩與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板門店峰會」,雙方第一次共同同意結束68年的對峙狀態,讓朝鮮半島走向和平。這次則預計由美朝韓三國共同宣布這個和平宣言。

朝鮮半島結束軍事對立走向和平的重要原因是兩韓的規模相當,合則兩利;兩韓和,北韓可獲得資金與技術,南韓可獲得市場與人力,因此雙方對於合作能夠迅速推動。

當然美國的意願很重要,如果美朝和,美國的勢力可以推動到中朝邊境,這可是1945年以來,美國從不曾有過的機緣,畢竟美國的假想敵是中國,並非北韓。

但是朝鮮半島的和談模式,可能運用在兩岸和平上嗎?答案應該是不適用。 

朝鮮能,兩岸不能

兩岸和平與兩韓關係存在幾個基本差異:

首先是歷史的因素。兩韓分立是二戰後美蘇兩強政治劃分的結果,從1945年美蘇占領朝鮮半島以來,就存在著同時加入聯合國的「兩個韓國」,沒有誰併吞誰的問題,即使1950-53年的韓戰也在雙方不相上下的慘局中暫停,所以沒有很強烈的歷史恩仇。

相反的,當年的兩岸分立是來自國共兩黨數十年不共戴天之仇,相互仇殺對抗的結果,雙方皆以消滅對方為目標;更重要的是國民黨是被趕到台灣來的,這種成王敗寇的格局就決定了兩岸不同分量的談判地位。

其次,兩岸的規模不同,國力也呈現一面倒,尤其現在中國的硬實力已經超過台灣,軟實力也逐步與台灣並駕齊驅時,當然就出現統與被統的關聯性,對岸不把台灣平等看待的基礎。

再者,雙方的國際正統性不一樣。自1971年聯合國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聯合國安理會的席次後,加上日美相繼與台灣斷交,中華民國的「中國正統性」就幾乎被消滅了。近來,中國不斷迫使邦交國與我斷交就更造成「中華民國」在國際間的隱形化,台灣更形「內政化」了。

最後,強權的態度。台灣除了獨自面對中國這個強權外,並沒有任何實質的有力奧援。美國近來玩弄的只是「台灣牌」。美國如果真的力挺台灣,別說跟中華民國(台灣)恢復邦交,只要美國積極介入兩岸和談即可,可惜美國「知悉」一個中國,又忌憚中國強大的國力,法理上無法涉入。 

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主體

中國如果真正在乎台灣人民,追求兩岸和平就該承認台灣(無論是中華民國、台灣共和國等等)的國家主體性,尤其承認中華民國的地位是讓台灣獨立呼聲降低的必要因素,並且宣示統一沒有時間表,讓時間解決一切。同樣的,國內朝野也須承認,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法人,或許因為政治因素使得我們的生存空間日益受到威脅,讓中華民國走不出去;但是用中華民國不必經由任何法律改正程序,也不會有戰爭風險。

如果大家不願意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主體的意涵,兩岸真要簽署終戰與和平協定當屬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