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今(31)日發表評論指出,最近,臺灣當局聲稱, 將「針對大陸各級政府人士、相關人員來臺申請時,提高審查強度」,此話一出,引來一片質疑和反對聲。所謂提高審查強度的說法,就是給兩岸交流設定障礙。

文中提到,此前,臺灣某些中學也因為申請赴大陸求學的學生激增而受到臺灣「有關部門」的詢問,臺當局還明令禁止臺灣公私立高校的現職教師赴大陸任教,高校教師和科研機構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參與大陸的研發計劃。

這篇文章表示,臺灣民眾被大陸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吸引,為了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機遇選擇「登陸」。《人民日報》質疑,「口口聲聲關心民眾福祉的民進黨當局不僅不加支援,反而不斷地給兩岸正常的交流合作設定障礙,引來怨聲四起也就不奇怪了」。

文中引述「臺灣教師」的說法直言,臺當局應該思考的是為何越來越多的人「用腳投票」,赴大陸發展,「而不是一味地卡、管、限」。

作者認為,目前, 臺灣輿論要求民進黨當局反思兩岸政策的聲音高漲,臺灣某媒體刊文稱:歷史清楚地告訴了臺灣各界,改善兩岸關係才是正途;積極發展兩岸關係比什麼「悲情牌」、「憤怒牌」都來得務實有效。民進黨當局不循此途徑,只會使臺灣到處碰壁,而這是以民眾的權益和福祉為代價的。

文中指出,大陸巨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在大陸發展的臺商體會最深。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臺商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先行者、兩岸交流合作的實踐者。大陸的發展,功勞簿上要記上臺胞臺企的一筆,他們也在投身兩岸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價值。

日前,全國臺企聯召開政策說明會,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到會致辭時說,相信大家通過切身經歷都能深刻體會到,兩岸關係走近走好,臺灣的前途才會好,臺商臺企才能發展得更好。

《人民日報》重申,只有堅持「九二共識」,臺灣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如果蔡英文當局仍不顧民意,執迷不悟,用臺灣媒體的話說,更糟的情況也許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