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本月13日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首次海上試驗任務,五天過後至今(18)日已經完成,上午返回大連。根據中國央視等媒體報導,艦上多項設備獲得進一步測試,達到了預期目的。

新華社等官媒報導,首艘自製航艦長315公尺、寬約75公尺,排水量5萬5000噸,與中國現役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同樣使用傳統動力,而非核子動力。這次海上測試,主要檢測引擎、動力和導航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報導指出,中國首艘航母是在遼寧號的基礎進行設計優化,外界預計將於2020年前服役,可容納更多戰機,並賦予作戰任務,讓中國躋身美、英、法、俄等海洋強權之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專家的分析稱,根據照片和衛星影像,遼寧號可搭載30架戰機,包括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首艘自製航艦則可再增加8架,但航艦技術仍遠落後美國。

中國首艘航艦自去年4月26日下水到本月13日海試,共計一年零兩週。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過去一年內,這艘航艦外形上變化不大,主要增加了艦島上多座雷達通訊天線,與052D大型驅逐艦相同的4面改進型有源平面相位雷達也已安裝完畢。

此外,航艦飛行甲板外側還增加了「海紅旗10」短程防空飛彈和「1130」近防炮等自衛武器系統。

航母專家李傑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從官方表述分析表明此次試驗基本完成了既定試驗項目,動力檢測成功,達到設計指標。

從現場照片來看,他表示,國產航母海試歸來有引導船在四周伴隨航行,其目的一是做好警戒工作,二是引導航母進入港口。在海試結束後依靠自己的動力自行航行返回工廠碼頭,這表明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動力系統在海上完成了試驗試航任務。

軍事專家宋忠平則說,畢竟這是航母的首次海試,所以安全是首位的,這個階段航母動力系統還在磨合期。宋忠平表示,航母在海試的時候是靠拖船拖出去,因為其動力系統還沒有正常工作,航母的動力系統實際上是出海之後才啟動。照片顯示航母海試歸來,主要靠自己的動力進港,其他船隻輔助進港,這表示動力系統測試很成功。

另一個海試順利的標誌是此次航母海試按預定計劃展開,這表示此次海試期間比較順利,沒有發生大的意外。

5月11日遼寧海事局釋出的103號航行警告,顯示5月13日0900時至5月18日1200時,在黃海北部四點連線海域執行軍事任務,禁止駛入。事實證明,這是國產航母海試的時間範圍。

李傑認為,與遼寧艦首次海試相比,國產航母的首次海試有一個關鍵性的決勝因素,那就是人才隊伍的成熟。遼寧艦是中國首艘航母,「每一步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國產航母的人才隊伍可謂是人才濟濟,全是「能手」、「熟手」。

此前中國官媒披露,曾任遼寧艦艦長的張崢出任首艘國產航母編隊指揮員,曾在遼寧艦服役的官兵也分佈在各個崗位,因此即便是首次出海,各個戰位的操作手也能熟練操作。

至於下一次海試重點是什麼,李傑認為,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每次海試都有一個重點。一般情況下,動起來之後緊接著是能聽見、能看見,因此下個科目應該是通訊、導航、機電等其它系統。

報導指出,航母海試回來之後,進不進船塢要看海試中間出現的問題大還是小。因此初次海試之後,鍋爐、汽輪機,整個動力系統都需要進行檢測。李傑認為,觀察航母首次海試的成功指數有多高,標誌之一是看航母首次海試和第二次海試之間的間隔有多久。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本月13日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首次海上試驗任務,五天過後至今(18)日已經完成,上午返回大連。   圖:翻攝自中國國防部網站

新華社等官媒報導,首艘自製航艦長315公尺、寬約75公尺,排水量5萬5000噸,與中國現役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同樣使用傳統動力,而非核子動力。這次海上測試,主要檢測引擎、動力和導航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圖:翻攝自中國國防部網站

根據中國央視等媒體報導,艦上多項設備獲得進一步測試,達到了預期目的。   圖:翻攝自中國國防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