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經濟日報(聯合報系)第一位漫畫記者,也是最後一位漫畫記者」正在台南市東門美術館展覽開<鄭京個展>的鄭福源說,現在的紙媒已經沒有漫畫記者這種職稱,甚至看不到漫畫了。
出生於高雄旗津的鄭福源從小就愛畫圖,他回憶說:「四、五歲就愛畫,拿起粉筆或紅磚,鄰居家的牆壁、地上,都是我創作的畫板,阿婆都會出來罵人趕人,跑離開後就再去畫別人家。」
鄭福源自承不是讀書料,五專就選擇高雄東方工專的美工科,畢業後工作了三十年,沒想到在機緣下竟回到母校(升格為東方設計學院)教書。
鄭福源表示,退伍後第一份工作就順利進入廣告公司,幾年後看到經濟日報招考漫畫記者,想換環境就去應徵。「當年有五、六十人應考,我記得考試內容是主考官丟一篇經濟自由化的特稿,內容是經濟部長趙耀東在說bala bala的,在一定的時間內馬上就要畫出一幅漫畫,誤打誤撞就被唯一錄取了。」
鄭福源說,1986年進經濟日報,每天要消化再簡化很多新聞事件,套上幽默形式的圖像,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難,政治新聞是最好表現的,但在經濟新聞方面卻是最難的。<鄭京風涼畫>就在當年的經濟日報開設專欄,成為財經人士每天必看的漫畫。
為什麼取<鄭京>?鄭福源笑著說,很多出名的畫家名字都很棒,無極、大千、風眠,都很弘觀,福源實在是太平凡的菜市場名,有機車行店名,也有賣靈骨塔的。取名<鄭京>有「政經、正經」的諧音,就成了日後的筆名。
鄭福源說起在經濟日報的時光,有件事是不能忘的:「當年進報社時,股市只有六百點,同事都叫我可以買。隔沒多久股票指數破一千,幾年內二千、五千、八千、一萬的往上升高,我都沒有心動跟進。同事開台祥瑞汽車來炫耀說,這是他一個星期就賺到的新車。買那一支股?隨便買都賺啦。」
鄭福源說,他還是沒有買,但12000點時,他借貸六十萬元進場了,沒想到股市卻開始退燒,結果認賠殺出只拿回二十萬元。
「我就是沒有不勞而獲的橫財運,但卻有比賽獲獎的命」鄭福源拿了三次吳舜文新聞漫畫獎,是史上唯一得到三次吳舜文新聞漫畫獎的人,他說,未來不會有人破紀錄,因為這個獎項後來就取消了。
2009年紙媒式微、網路化之後,漫畫漸漸不被重視,就提早辦優離退休,專心在水彩、油畫方面創作,八年前回到學校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希望培植更多人才。
在今年的<鄭京個展>都是水彩畫作,鄭福源說,自己就是這種風格,不會畫奇奇怪怪的,眼睛看到美麗的街景,馬上在二、三小時內畫下來,這就是寫生。寫生範圍不脫台北、台南、高雄三地,台北是生活工作最外的地方,高雄則是現在教學之處,台南呢…因為有好吃的食物。
鄭福源說,他最喜歡水彩寫生,並自我要求在三小時內要完成。因為天色變化很快,晚上看不出暗處,就畫不出它的細緻。寫生可以客觀的觀察到自然界現象、光影,在街頭巷弄看到觸動心情的景象,就隨興坐下來開始畫。
鄭福源最後用股票來比喻畫作,他說,在縣市文化中心、鄉鎮圖書館展覽的,那是「未上市股票」;在一般商業畫廊開展,這是「上櫃股票」;在拍賣會場喊價落槌那種國際流通的畫作,就是「上市股票」。
鄭福源說,他目前是「上櫃股票」,但他的人生不刻意追求什麼,就像他的水彩筆觸,隨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