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是府城家庭與社會的集體記憶,也是台南市登錄的市定民俗,台南市長賴清德今(28)日前往林姓示範家庭及施姓大宗祠參加「做十六歲」活動。林姓示範家庭承襲傳統科儀於家中做十六歲,而施姓大宗祠則 是與家扶基金會合作,邀請生肖屬馬的屆齡青年學子,一起體驗成年的喜悅。

賴清德表示,祈求七娘媽庇佑做成年禮的每個孩子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出社會後,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幸福。在二、三百年前,台南五條港商業繁華,碼頭裝缷搬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有未滿十六歲的童工幫忙。從家庭經濟的角度來看,在成年禮之前,工作的薪水是半薪,但在成年禮之後,即代表長大成人,可以領全薪,故十六歲成年是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因此家家戶戶都非常重視成年禮。

他並指出,經時代變遷,時至今日有心做成年禮的家庭多半選擇在廟宇裡舉行,例如中山路祭祀七娘媽的開隆宮、東區武廟關帝等。當然也有少數家庭會幫孩子在家做十六歲,例如林姓示範家庭和施氏宗祠家族式的成年禮,全台也只有台南施氏宗祠仍依古禮遵循在家儀式為孩子舉辦十六歲成年禮。

賴清德也叮囑參加成年禮的孩子,成年禮過後,代表著身上的責任變重了。首先,要照顧自己,不讓父母煩惱。孔子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順的開始就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讓父母為其擔憂。其次,負責任,念書時,認真按步就班的學習,把自己本身的責任盡好,未來在社會比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甚至創業,奉獻社會;最後,能為父母分憂解勞,例如為務農的父母架設網站,推銷農產,協助父母處理家務等,鼓勵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傳說七娘媽是保護幼兒的神祇,因此,子女屆滿十六歲,會在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這天在門前擺設粿品、胭脂水粉與七娘媽亭等祭品,舉辦酬謝祭拜科儀,感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平安長大。同時,外祖母也會準備外孫的成年禮物表達祝賀,在祭拜禮後舉行「出鳥母宮」儀式,由父母擎起七娘媽亭讓子女俯身穿越,象徵青少年成長且能獨當一面,並分贈粿品紅龜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悅。

為保存推廣這項具文化傳承與地方特色的風俗,彰顯傳統生命禮俗的社會意義,文資處自101年起,每年舉辦做十六歲相關活動,迄今已邁入第6年,十六歲成年禮是屬於家庭民俗活動,在家裡及宗祠辦理別具意義,除了彰顯家庭及民俗文化的可貴外,讓子女俯身穿越由父母擎起的七娘媽亭,特別溫馨,希望透過成年禮儀式給予子女成年期盼及祝福,讓子女了解傳統生育禮俗深厚意涵。未來將持續推廣保存這項傳統民俗及藝術,讓更多市民朋友及國人得以認識台南在地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