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傳出在美國自宅安詳過世,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獲悉後,表達了震驚與不捨,他也再度表彰一位西方人士,對漢學傑出貢獻的推崇,更重要是由唐獎活動過程中,幫他正名狄培理。

陳振川說,熟悉國際漢學都知道「狄百瑞」的名號,從1953年開始在美國教授中國思想,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化所必讀。

去年6月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成為唐獎獲獎人後,透過清大教授向唐獎基金會指出,他的中文名字被出版社弄錯30多年,其實應是「狄培理」,由國學大師錢穆所取,希望藉由這次機會,向華人社會正名。

狄培理年輕時曾到訪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前身),和錢穆一同學習。錢穆當時以英文名字(deBary)音譯,取了接近又富有哲思的中文名字「培理」。

錢穆是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的恩師,狄培理也曾多次公開說,錢穆是他最敬重的人物之一。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狄百瑞」應是香港新亞書院在1980年代出版著作時,不小心譯錯。華文圈就這樣弄錯了30多年,直到去年開始透過唐獎完成「正名」。

陳振川說,狄培理「正名」非常有意義,唐獎基金即配合更正,讓華文圈和媒體,重新開始使用「狄培理」。

陳振川表示,狄培理去年得獎時已經97歲高齡,無法來台領獎,他的女兒和徒弟代表參加頒獎典禮,並在台灣各地舉辦座談會,與民眾、青年學子,一同分享狄培理的學術理念,本來計劃率唐獎人員,今年下半年親訪狄培理,再與他交流與請益,傳出他的過世,令人萬分遺憾,這個世界又痛失一位令人敬仰的漢學專家,有人稱他為「西方孔子」,是有其意義的。